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不要掛慮

一個神父講道的時候,呼籲教友積極參與將臨期的九日敬禮,妥善準備自己迎接救主的降生。彌撒後,一個補鞋匠向他求教:「神父,我是一個補鞋匠,我的顧客多是窮人,每個人只有一雙鞋子。我傍晚拿到破損的鞋,夜裡就必須拼命趕工,如果要在顧客上工前把鞋補完,有時甚至要通宵工作。但是我很想參加九日敬禮,你說怎麼辦呢?」「你過去是怎麼辦的?」神父反問。「有時我匆匆參與,然後趕回去工作,可是又覺得這樣很糟。有時候,我根本無時間參與,但又有失落感。所以,每當我一舉起鎚子釘鞋,彷彿就聽到我的心在歎息:『我實在無法放下掛慮去迎接救主的誕生!』」補鞋匠回答。神父答道:「如果我是耶穌,我一定明白你的掛慮,不過,我正是為了你的掛慮而降來的!」

丙年主日講道

將臨期第三主日


如果你正處於工作壓力、感情困擾、病患折騰、學業失敗或家庭破碎,有人安慰你說:「不要掛慮,放開一點吧!」你會放得開嗎?或許你會心裡想:有誰不想心境開朗,臉上時常堆著笑容?一日工作未完成、困難未化解、健康未好轉、何來喜樂的心情呢?為滿是掛慮的人,一下子拋開所有煩惱確是不容易。不過,將臨期第三主日的主題是喜樂,讀經一而再,再而三要向那些失落傷心的人,發出喜樂的邀請。

索福尼亞先知書的對象是一群痛失家園、滿面羞愧的遺民。他們因背離天主而引致國破家亡,在失落中,先知安慰他們:「熙雍子女,你應歡樂!以色列,你應歡呼!耶路撒冷女子,你應全心高興喜樂!你不用害怕,不要雙手低垂,上主你的天主因你歡躍喜樂。」(索3:14, 16-17

保祿致書給斐理伯人時,團體正因意見不和而關係鬧得緊張,保祿語重心長的說:「你們在主內應當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你們甚麼也不要掛慮,只在一切事上,以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的心,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斐4:4, 6)。這樣,天主那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和喜樂,自會在耶穌基督內固守你們的心思念慮。

話雖如此,要放下掛慮實在談可容易。誰會保證天主會垂允我們的請求?誰會擔保放下顧慮,便會得到平安喜樂?況且,問題始終要自己面對,拋開一切會不會令事情變得更糟,更難處理?類似的內心掙扎和疑慮,帶來的不是喜樂和平安,反而是一份更大的失落和自責。其實,將臨期的喜樂正要從我們的掛慮、羞愧、重擔和傷痛中綻放。就像出谷的經驗一樣,索福尼亞和保祿要帶領我們,在愛的信任中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

當洗者若翰出現在群眾面前時,他們正期待默西亞的來臨。若翰對正義的要求一方面燃起他們心中的渴望,使他們猜想自己便是要來的默西亞。另一方面,他所許諾的,又遠遠超出了群眾的想法:「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簸箕已放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放在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路3:16-17

很多人以為若翰預言默西亞來臨時,妥善準備的人會如同麥粒放入倉內,沒有準備的人會如同糠秕放在火中燒。將放入倉內與火中焚燒理解為得救與被罰,明顯是曲解了若翰的意思。焚燒糠秕的火其實也是耶穌所帶來的火,它的作用不是為懲罰,而是要使獲救的人更淨煉。我們每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壓力,嚐過痛苦,這些焦慮就像一層厚厚的糠秕,遮蓋著我們的內心。基督帶來的火,就是要燒掉我們內心的恐懼,再一次賞給我們平安和喜樂。補鞋匠以為自己無法放下掛慮去迎接耶穌,怎知耶穌正是為了他的掛慮而降來。

記得一九八七年的將臨期,自己亦曾經深刻經驗心中的糠秕如何被焚燒。那一年十月初到羅馬進修,文化、語言、環境、課程各方面都要努力適應。雖然盡了最大努力,語文始終是急不來的。由於所有課堂都是用意大利文授課,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很快便踏入十二月。正是為聖誕節過後便要舉行的考試而焦慮不安的時候,一位墨西哥的神父同學,主動邀請我到西班牙一個堂區過聖誕。老實說,這個邀請實在吸引,但一想到之後的考試,甚麼興緻都一掃而空。他明白我的憂慮,再三邀請我,並勸我放下一切,開心迎接聖誕。掙扎了好幾天,始終無法放下內心的掛慮,但為表示欣賞這位同學對自己的關心,我最後答應了。

起程的時候心情一點不像渡假,行李袋內也有不少書本筆記。不過,當抵達這個處於山區的寧靜堂區時,神父的熱情款待、教友的純樸虔敬、環抱的白色雪山、加上節日的歡樂氣氛,我漸漸拋下書本和筆記,溶入這個白色的聖誕中。回到羅馬,說來奇怪,上課好像不再像以前吃力,第一學期的考試成績更比我想像中好。原來,當掛慮的糠秕在愛中被燒掉後,剩下來的便是喜樂的麥粒。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