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錄同代的讀者,相信有不少在讀到「巴比倫」時,都會把它理解為迫害教會的羅馬帝國。這實有其可取之處,因為歸根究底唯獨天主才是宇宙的真主!「巴比倫」泛指傲慢、頑強抵抗天主的惡勢力;「邪淫」則喻人對天主的不忠。面對迫害,「不忠」但求解脫,是很大的誘惑。所以,反對天主的勢力,不但可以來自不信天主的人,也可來自「信徒」。耶穌在福音預言耶路撒冷的荒涼,以及被軍隊圍困,除喻宗教迫害,還喻人對天主的不忠。
  
  耶穌的預言,在路加的時代,成了事實。與路加同代的讀者,以為世界末日迫在眉睫,相信亦大有人在。無論如何,路加試圖區別耶路撒冷被毀(參谷13:7-10)與世界末日,是兩個不同的境況。耶京被毀是教難,是基督徒歷史、世界歷史的一部分;「耶路撒冷要受異民蹂躪」的歷史還要延續,「直到異民的時期滿限」才告終。
  
  當代的「荒涼」也許不下往昔。但今明兩天的福音選讀都同時指出:(一)我們要期待一個完全獲得解放,完全自由的終極時期;(二)我們對天主的信仰,要恆久不衰。
  
  
  主,助我信你,恆久不變,由今日直到永遠。
 
 | 
 	
	 
	|  
       	   本月每日奉獻禱文	    
     |  
      
	 
     
		耶穌聖心, 
我靠了瑪利亞貞潔無玷的心, 
將今天的祈禱、工作、 喜樂和痛苦都獻給您, 
為補贖我們的罪過, 
為成就您在祭台上 時時刻刻奉獻的旨意, 
特別為本月內 教宗託我們代禱的意向祈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