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十月《和平》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願基督徒都信德堅定,並樂於與不同傳統的宗教交談。

今天我們身處的是一個資訊發達、人口流動量高及國與國間唇齒相依的世界。與此同時,我們亦察覺到宗教信仰的多元性這個事實。移民、旅遊、社交活動及基於個人選擇等,使我們很容易接觸到不同宗教傳統的人,甚至跟他們近若彼鄰。所以基督徒必須了解其他信徒的信念、價值觀及宗教傳統,同時亦須裝備自己,準備好隨時在其他宗教人士面前為自己的偉大信仰作見證。

可是,很多人認為此等信仰交流難於處理。不少基督徒對此仍抱躊躇的態度。他們看不見宗教交談的價值,甚至害怕自己的信德和基督徒身分會因此受動搖,被削弱。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給予其他宗教傳統正面的評價,為教會開闢了一條有利宗教交談的道路。對臨在於其他宗教傳統的天主,梵二這樣說:「是天主照世真光中的一道光芒」(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2),「是聖言的種子之一」,「是慷慨的天主給其他民族的恩澤」(向萬民傳福音,11)。教會訓導權,尤其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遺餘力地推動這正面看待其他宗教傳統的態度,並鼓吹宗教交談。教宗確認聖神同樣臨於其他宗教傳統的信徒生命裏。

確認聖神臨在於其他宗教傳統的信徒生命,並不等於在他們內的一切都是因聖神而結的果實。因為世界充滿罪惡,宗教傳統雖有其積極面,但人性軟弱有時會傾向選擇罪惡。所以,向其他宗教傳統開放,不能忽視存在於他們的宗教及基督啟示的宗教之間的差別。

這意味須持開放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人士交談,也同時要心平氣和地挑戰他們的信仰內容。同樣,我們須容許別人質詢我們的信仰。雖然天主在耶穌基督內的啟示已圓滿無缺,但基督徒對此的了解及行為仍不斷有待淨化。

交談要採平心的態度,不宜過於天真,不宜過於偏激;要開放、接納;持追求真理的決心;願透過交談轉化提升自己。這不是要交談的人都放下自己的宗教信念,相反,這是要求交談的人將自己的信仰整合,忠於信仰,誠切交談。基督徒要確信圓滿的啟示在耶穌基督內已經賜給了我們,但天主同樣以某種方式將自己顯示給其他宗教傳統的信眾。在耶穌基督內的圓滿真理,並不擔保每一個個別的基督徒也就完全掌握到這個真理。真理不是一件我們擁有的東西,而是一位:耶穌基督。我們必須靠著耶穌基督、真理本身,讓自己被擁有:屬於真理。這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無損基督徒這身分的大前題下,我們要學習從其他宗教傳統中吸取正面的價值。

若我們能培養此開放的態度,並抱持一顆願意轉化的心,自會從交談中收取碩果,看得見天主透過耶穌基督、在聖神內為世界及全人類所做的,並繼續在做的工作。真正的交談絕對不會動搖信德,削弱身分,而是鞏固信德,突顯身分,使我們更能看清基督宗教的獨特訊息。當我們看見基督的奧秘臨在於教會及基督徒的框框之外,我們的信仰就有了新的視野。

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




個人和團體反省
  1. 哪種基本態度能保證宗教交談可在互敬互諒的氣氛下進行?


  2. 為何成熟的信德能助我們與其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睦共處?


  3. 在我們的生活圈子裏,有哪些非基督宗教團體?


  4. 這些團體與天主教徒的關係如何?






意向二

福傳意向: 願天主教徒多參與拉丁美洲的國民生活及傳媒工作。

要在新時代做好福傳的工作,須深明媒體在現代文化中所能產生的龐大影響力;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利用傳統的及高科技的媒體。現實要求我們要學媒體的語言、性質和特點,並適當地利用,使福音能真正滲入社會。我們須針對媒體能影響現代文化及思想模式的實效,為從事傳媒工作的兄弟姊妹制訂特別的牧職培訓。

為促進透過媒體進行的福傳事業,世界主教會議有一列具體建議:訓練媒體福傳工作者;成立優質的媒體製作中心;慎重而有效地利用衛星等先進科技;積極推廣傳媒教育;參與爭取管理新的發布台、電視及電台網絡並與現時的媒體機構合作。天主教的出版業應予以配合。

我們應鼓勵商界對推廣人性及基督徒價值觀的優質節目作經濟上的支持。但如此龐大的計劃所需的資源遠遠超過任何一個拉丁美洲教會所能負擔。所以主教團建議美洲教會在媒體福傳事工上,集中資源,攜手合作,以收?策?力,互動互惠之利。


若望保祿二世
主教會議後勉辭<教會在美洲>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