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
|
|
四月《和平》
|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
願基督徒將星期日以特別的方式獻給天主及睦鄰,更認真地將星期日活現為主日。
|
星期日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不再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了。商場、店舖照常營業,有些行業更一星期工作七天。星期日漸漸地變得與週日無異。本月,我們祈求基督徒能率先以祈禱、休息及行善,重申星期日的特別。如此,我們才算恪守了第三誡:「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
為提醒我們應如何慶祝星期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九九八年五月三十一日,發表了一封既美麗又詳盡的宗座函件,名為「主的日子」。這書函不只是為主教及司鐸而寫的,也是為每一個天主教徒而寫的,為喚醒各人「奉主日為聖日」。
教宗解釋,基督徒的主日慶典溯源於創世的故事:「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因為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創造工作」(創2:2-3)。
為基督徒而言,星期日叫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復活的主日。在那一天,祂從死者中復活了,同祂的追隨者分享復活的新生、喜樂與平安。此外,在五十天之後的另一個星期日,即五旬節,聖神充滿德能降臨到宗徒身上。
所以在星期日,我們應用時間去休息(如天主一樣)及回想。回想天主的創造,回想復活的德能,也要回想聖神的傾注。
星期日是上主給予的,也要為主而活。我們參與感恩聖祭、聆聽天主聖言及領聖體聖事,以聖化這一天。這天也是祈禱的日子。但我們的祈禱不應只局限於彌撒中,公教家庭可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黃昏聚集祈禱,可以誦念玫瑰經或恭讀聖經故事。
教宗更進一步挑戰我們:不但要使星期日成為休息及祈禱的日子,更要使它成為團聚及行善的日子。我們要在自己的家中與在彌撒聖道禮及聖祭禮中相遇的耶穌,再度重逢;我們要在病者及候援者身上與祂再遇。我們甚至可以說要將愛鄰人放於愛天主之上!舉例說,如果你在前往參與主日感恩祭途中,遇上一位極需援助的人,而你又事實上有能力幫助他的話,那你的基督徒責任就是去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去幫助這位候援者,中斷前往參與彌撒的行程。就算在祈禱中,如有人求助,我們也應終止祈禱,先去幫助我們的鄰人。正如一位聖人說過:「在服務鄰人之中,我們找到的天主,比在祈禱中找到的天主更真實!」
肯定地說,星期日是祈禱、休息及行善的日子。依照教宗的說法:「星期日當讓信友有機會在仁愛、慈善及使徒工作上奉獻身心。要從內心深處體驗到復活的主的喜樂,就是要充分分享、分施在祂心中跳動著的愛:沒有愛就沒有喜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的日子書函》,69號)。所以,主日感恩祭不但沒有免除信友施恩行善的責任,而是剛好相反,是要他們更盡力承擔所有慈善、仁愛及外展的使徒工作。由此可見,忠於基督的信徒雖不屬於這世界,但卻是世界之光,使天父的光榮在人間照耀。
在福音中,耶穌多次顯明安息日非阻人履行仁愛與慈善工作的休息日。所以耶穌不理心胸狹窄的宗教領袖們反對,毅然在安息日治病。路加福音6:1-10 及14:1-6就是例證。安息日如同其他日子,都是做好事的日子。我們應遵行耶穌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訓示,盡力奉星期日為主的日子,將這一天獻給天主及鄰人。我們都有一個挑戰,那就是將星期日活現為聖日──祈禱的一天,休息的一天,做特別的愛德工作的一天。
伯多祿‧舒力拿,耶穌會士
寫於肯尼亞首都奈洛比
個人和團體反省
- 為甚麼基督徒要重視星期日?
- 為甚麼這一天是「我們的日子」?
- 我們可如何更圓滿地突出這一天的重要性?
|
|
意向二
福傳意向:
|
願每個基督徒團體都熱切渴望成聖,以熾燃眾多的傳教聖召。
|
「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10:2)。
耶穌對宗徒們說的這番話,充分顯示善牧耶穌關懷祂的羊?。祂傾盡全力去使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10)。耶穌復活後,將祂的使命付託給門徒,好讓福音世代相傳,向每一個時代的男女宣布。不斷有人慷慨地回應耶穌持續的邀請:「你只管跟隨我」(若21:22);這些男女為著服務天主的神國而將整個生命奉獻。
慣常在復活期第四主日舉行的第四十一屆世界聖召祈禱日快要來臨了。在這一天,信徒齊心懇切為司鐸、獻身生活及傳教工作的聖召祈禱。我們有基本的責任去為司鐸、獻身宗教生活及賴基督的仁慈而不斷被召加入教會負起傳教的重任的人,向「莊稼的主人」祈求。
讓我們為聖召祈禱!在《新千年的開始》牧函,我提到「現今世界雖然盛行世俗主義,但仍有很多人渴求靈修。這種對靈性生命滋養的渴望,本身反映出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祈禱」(33號)。這「必須」包括全體一致祈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
我懷著喜悅告訴大家,有很多教堂已成立了為聖召祈禱的小組。在神學院、宗教培育中心及傳教機構都有為聖召祈禱的聚會。很多家庭也為聖召而聚首一堂,齊心祈禱,以幫助年青人勇敢而慷慨地答覆神聖的莊稼主人的召叫。
肯定地說,在教會內奉召服侍基督的聖召,是一份無可估價的禮物,既聖潔,又美好。這禮物值得我們持久地以信賴的謙遜去懇求。基督徒要恆常懇求,要日益開放去接受這禮物,要「認識」,而非糟蹋這「受眷顧的時期」(參路19:44)。
在?牲與苦難中奉獻的祈禱,別具價值。肉身的痛苦,能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哥1:24),並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代禱。全球很多病人將他們的苦難與基督在架上的苦難結合,為聖召祈禱。他們是我神魂上的同行者,共步於天主付託於我的伯多祿職分,同為福音的緣故送上一份常是隱藏,但珍貴的奉獻。
讓我們為蒙召晉鐸及度修道生活的人祈禱
我切望大家更熱衷地為聖召祈禱。這祈求是對天主奧蹟的仰慕,是對祂偉業作出的感恩。?然這偉業開創於人的軟弱中,卻能永不止息。默觀祈禱必會懷著讚歎與感激為聖召的恩典祈求。
聖體是各種祈禱動力的核心,祭壇上的聖事對聖召的催生有決定性的價值,並護守這恩典,因為從基督的救贖奉獻中,被召的人能吸取力量,完全投身去傳佈福音。明恭聖體與感恩祭慶典同出一轍,互相輝映;在一定程度上,展延著彌撒的奧蹟。蒙召晉鐸或履行教會某項特殊使命的人,真實地默觀到隱藏在餅酒形內的基督時,他們的心會湧起一股伯多祿的熱誠;就是這股熱誠,驅使伯多祿在看到耶穌顯聖容時高呼:「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瑪17:4; 谷9:5; 路9:37)。 偕同瑪利亞默觀基督的面容,有瑪利亞做我們的導師是我們的榮幸;從瑪利亞內在的心態來說,她實在堪稱「感恩的女性」(《活於感恩祭的教會》通諭,53)。
願所有的基督徒團體都成為「真正的祈禱學校」,為偉大的使徒工作不缺工人而祈禱。對蒙天主召叫及「羔羊無論到那裏去,他們常隨著羔羊」(默14:4)的人,教會必須恆常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他們同行;我所指的是司鐸、修道人、隱修士、守貞的及在俗的團體成員──簡單地說,就是那些蒙受了聖召之恩,「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格後4:7)的人。在基督的奧體內,有各種不同的神恩,有各種不同的職務(參格前12:12),全部是為著聖化基督徒。我們需要激發每一個信徒的成聖渴望,也必須為「蒙召」的人祈禱,希望他們能忠於他們的聖召,令福傳事業欣欣向榮,如日方中。
若望保祿二世
第四十一屆聖召祈禱日文告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