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
|
|
二零一二年 八月《和平》
|
耶穌會士嘉理陵著 • 耶穌會士郭春慶譯
(續前)
第二十五章 :喜樂、貧窮和感恩
經文 4:10-12
|
4:10 | 我在主內非常喜歡,因為你們對我的關心又再次表現出來;
你們始終是關心我,只不過缺少表現的機會。
|
4:11 | 我說這話,並不是由於貧乏,因為我已學會了,
在所處的環境中常常知足。
|
4:12 | 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
或飽飫、或飢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秘訣。
|
保祿在信的開端,提及斐理伯人協助了宣傳福音的工作(1:5);繼而提到厄帕洛狄托從團體帶給他的幫助(2:25-30)。斐理伯人給予保祿的援助,是保祿寫這封信的原因之一。既是主題之一,它在信中的道理有重要的角色扮演。不過,它並不突出,而是融入其他主題當中。在擱筆的時候,保祿重返這個主題,相當合理。
4:10 | 我在主內非常喜歡,因為你們對我的關心又再次表現出來;
你們始終是關心我,只不過缺少表現的機會。
|
保祿的書信,好幾次讓我們看到他好像感到自己詞不達意,於是話說完了,便又立刻更正自己。舉個例子:在羅馬書1:11,他說:「我切願見你們,把一些屬於神性的恩賜分給你們,為使你們得以堅固」。他似乎隨即又意識到這話聽起來大言不慚,因為他對這團體一無所知:他們可能在信德和神恩方面,已超越保祿。所以,他急忙在1:12修正自己:「也就是說:我在你們中間,藉著你們與我彼此所共有的信德,共得安慰 」。透過自我修正,說話的人,再不是個權威的宣講者,而更像位主內的兄弟。真正做主內的兄弟姊妹,就要保持開放,自我謙下,須時常意識到要向同沾信德恩許的人學習。
保祿從反省而作的自我修正似乎是斐理伯書,特別是4:10-20這段落的特色。在4:10-20,保祿由自我修正或自我省察而流露的情意,成了兜兜轉轉或觸及多方面的一個冗長段落。兜來兜去的陳述,也許反映保祿因不善交際而感尷尬。當他繼續拙劣地寫下去的時候,不自覺地在延續自己的尷尬。
「你們對我的關心又再次表現出來」,按原文也可譯作「你們終於對我表現出一點關心」。按此,儘管「在主內非常喜歡」,流露了積極的一面,「終於」卻似乎傳達了保祿對斐理伯人的不耐煩。而「一點關心」的「一點」,亦似乎暴露了保祿缺乏欣賞。因此,他連忙重申自己欣賞斐理伯人給予他的援助,並表示自己體諒他們的狀況(缺少機會)。除了這種即時作出,且討人喜歡的自我改正之外,保祿的靈修又再激發他的思想,使他肯定自己不怕受貧,讓我們從中獲益。我們既可以從保祿的反省中學習,就得學習他對自己的敏感度,及他能夠敏察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所有學習都是個自我改正的過程,而身為使徒,保祿在關懷照顧團體的工作中,學到了自我改正的藝術。我們所有人亦可以同樣吸取教益。
4:11 | 我說這話,並不是由於貧乏,因為我已學會了,
在所處的環境中常常知足。
|
我們可將第十和第十一節當作是一句。不過,它們有可能是在表述兩個不同的覺醒。保祿可能發覺自己在第十節所說的話,會引起別人誤會,於是連忙在第十一節作出更正。
我們再次看到保祿的平心精神或自由,並可再以祈禱的心神細味欣賞。這不是抽象的,或高不可攀的內修的平心,而是一種在實際生活中體現的平心,一種涉及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自由。這平心和自由使保祿在所處的環境中,常常知足:「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都得了秘訣」。他滿足,不是因為他甚麼都有,而是因為他擁有的,已經是他的所需所想,並且已經超過他的需要。這種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保祿說:「我已學會了」,暗示藏於背後的經驗。保祿皈依的經驗,大概使他深深體會到耶穌的自我空虛,並得到很多對自己生命的啟發。要達到這個保祿說他已學會了的地步,不能靠其他,只能靠自身的經驗。當我們閱讀宗徒大事錄和保祿書信,便能看到保祿的學習過程是漫長的、艱巨的 ── 不是因為他的理解力弱,而是因為每個新的生活體驗都帶給他更多反省的機會,使他更深入明白基督的奧秘:祂本是富有的,為了我們卻成了貧困的(格後8:9)。雖然我們不肯定保祿在這段牢獄生涯之後的心路歷程,但可以肯定,相繼的日子,同樣帶給他一段又一段充滿啟發的經驗。如果保祿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這是由於實貧和艱難苦困,令他得到一份內心的自由。他有能力受窮,也有能力享受;有,他喜歡;沒有,他亦喜歡。這正好說明由平心孕育出來的靈活。
4:12 | 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
我都得了秘訣。
|
在神操(98,146-147,157條),依納爵提議每個退省者都該渴望貧窮,亦即假設了一個體驗實貧的機會存在。他甚至提議退省者應該為得到這經驗而祈求,但實貧能否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當然完全取決於天主的恩寵。一般來說,藉著做練習去體驗實貧,人不會就此成為一個神貧的人;而是反過來:是傾注在這人心中的聖神(羅5:5),使這人渴慕,即使只是經驗短暫的實貧。聖神當然是以神貧的精神注滿開放地渴望貧窮而不是財富的心,藉著聖神的指引,就會得到恩寵,能如保祿那樣說:「在各種事上和各種境遇中,都得了秘訣」;即無論如何,只要有基督在,便心滿意足,而不是擁有一切,卻沒有耶穌,沒有真正的喜樂或生存的希望。
真正的平心就是真正準備妥當,迎向各樣事情,各種境遇。我們事奉天主的實際行動,可能是因為某個時候發生在某個地方的情況,燃點我們的使徒心火,使我們以具體行動去回應急需,去回應在心中呼喚我們獻出的愛與服務。然而,我們的事奉,不應該受這些情況限制。聖依納爵願意他的會士們準備好「為著人靈益處,願意回應召叫,登上世界任何口岸」。這些口岸,從前是指海外的地方,為很多現代人亦一樣。不過,這些口岸誠然已變成許多其他口岸:教育、社會、靈修、思想及文化體系 ── 套用教宗保祿六世的字眼,就是「最艱難和終極的領域」,「思想主義的十字路口 」,「社會的戰壕」,是活在水深火熱的人類與長存的福音喜訊之間的對抗。這些說話亦是教宗本篤十六世,異口同聲在複述的。依納爵靈修除了期望耶穌會士擁有這種隨時候命的精神之外,亦見於符合基督信仰,以履行正義為原則的生活方式當中。無論一個人發現自己站在世界上哪一個口岸,無論一個人發現自己處於哪一種境遇,都可以仿效保祿在此活出的自由的精神。
「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我都得了秘訣」,保祿暗示他在無條件地愛天主。當然,只要一息尚存,即使是最偉大的聖人對天主的愛,都略帶條件,因為實際的生活挑戰這愛,而很少人能絕對肯定自己在恩寵之中。不過,仰賴天主的恩寵,我們可以期望達到無條件地去愛天主,因為天主的恩寵已無條件地賜下了,祂以無條件的愛愛了我們。所以,如果我們對天主的愛是真誠的,就一定相似天主對我們的愛,一定能夠以我們在世上的方式,去演繹天主聖愛的特質,即如我們曾在第五章說過的。無論我們把愛冠以甚麼名字,要真正配得起這個「愛」字,我們就得義無反顧,一心踏上無條件的不歸路。
禱文
主,在消費主義橫行的世界,
請祢賜我神貧的精神,
讓我知道怎樣受窮,
也知道怎樣致富:
富於關懷憐憫,富於與人共享。
求祢賜我勇氣,
教我從入門聖事和聖體聖血聖事當中,
得到秘訣,
迎向各樣事情和各種境遇:
有足夠勇氣從各種羈絆中釋放自己;
有足夠勇氣去愛與服務,愈顯祢的光榮。
(第二十五章完)
© Copyright Shalom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