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二零一三年 五月《和平》



(譯自高伯仁神父共七十章的Alone and on Foot

(續前)
第七章:在羅耀拉堡療養,1521–22年

回家之旅

勝利的法軍進駐潘普洛納城堡壘時,「發現躺在地上的依納爵,遂把他帶到城裏,因為城裏有許多人認識他,而他的敵人也悉心照顧他,請醫生給他看病,並讓他好好休息,直到看起來可以送他回家為止。這樣他可在漫長的療養期,得到更好的照顧」。依納爵是在這場戰事中,得到特別待遇的傷兵。為了答謝他的敵人,他把自己的小圓盾、匕首和上半身鎧甲送了給他們。他們給了依納爵兩個星期的基本護理之後,便把他放在擔架上送回家。即使抬擔架的同鄉小心翼翼,途中的依納爵還是在身體上受盡煎熬。羞愧感和混亂感亦肯定在折磨他的靈魂。面對痛苦,他表現出不尋常的力量和勇氣,在此需加上他的另一個特質:在這一切痛苦中,「他沒有怨恨任何人,也沒有褻瀆天主」。

殘忍的手術

一五二一年六月初,依納爵回到羅耀拉堡,哥哥譴責他在潘普洛納的瘋狂行為,嫂嫂瑪大肋納溫柔體貼地默默照顧他。正如骨頭傷患常見的現象,依納爵要承受持續而難忍的刺痛,這使依納爵沒有心情跟別人閑聊,雖然他的經歷非同凡響。他的右膝蓋被炮彈打碎,傷勢開始惡化,這可能是因為在潘普洛納時,骨頭沒接駁好,也可能是因為骨頭在回家途中脫了臼。幾位醫師和外科醫師都一致認為,骨頭必須重新定位,否則永遠不會正常康復。

多年以後,依納爵談起這次極之疼痛的手術:「他再次經歷了殘忍的手術,期間他不發一言,就像他曾接受的其他所有手術一樣。他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痛苦的表情,只是緊緊地握著拳頭」。他生來就是個有無限內在力量的人。

虛度的生命

儘管依納爵得到了最好的護理,他的病情愈來愈糟。他吃不下嚥,「預告死亡的徵狀」開始出現。在六月二十四日聖若翰洗者誕辰慶日,「有人建議他辦告解」。他領了聖事,使他在潘普洛納倉卒辦的告解有了實效。他再一次被迫對自己的生命做個評價,但這次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做得很平安。自以為到了生命最末的時刻,依納爵的許多偶像一個個擲地有聲,跌得粉碎,但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他對所發生的事保持緘默。後來,在與同伴的談話中,他曾提及自己過去的壞習慣,我們可以用下面的例子說明一二。

依納爵《自傳》甫開始,便告訴我們,在一五二一年之前,「他是個沉迷於世俗享樂的人,因沽名釣譽,而特別喜歡練武」,並只喜歡藉比武,尤其能博取榮譽的單打獨鬥,來滿足虛榮欲。他進一步承認,「他曾非常喜愛世俗的虛構讀物,特別是那些叫騎士精神的小說……」。

更嚴重的是,依納爵晚年的秘書朴蘭考告訴我們,依納爵在一五二一年之前的生活,根本談不上甚麼靈修:「涉及追求婦女、賭博和為個人榮譽而爭吵的事,他非常任性」。朴蘭考也說到:「即使他對信仰有好感,但沒有活出信仰,也不躲避罪惡;卻在賭博、追求女色、吵架和動武方面像孩子般任性」。

可見依納爵如何浪費了他的青春。他的信仰既沒有活力,也欠缺作用;他的生活是支離破碎的。他躁動不安、桀驁不馴,放蕩缺德,特別是肉慾。賭博、追求婦女和大聲爭吵打架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他的生活方式隨波逐流。他色膽包天,好勇鬥狠,暴露了道德破產。他的繼承人,耶穌會第二任總會長雷奈士毫不姑息地告訴我們:依納爵「被肉體的罪惡襲擊並擊敗了」。

信仰的餘燼

就算道德淪喪,放蕩不羈,信仰的餘燼仍能存活,並能將信仰重燃。我們知道,依納爵在他少年的放蕩時期,仍堅持三件事。首先在一五一八年,他沒有參與掠劫戰敗的城鎮,因為「在他看來,有失尊嚴」。第二,儘管褻瀆的行為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惡習,依納爵從不作褻瀆的行為,即使在他承受著最大的痛苦時也沒有。最後,他從不怨恨任何人,他既不憎恨與他競逐榮譽的對手,也不憎恨在戰場上與他干戈相向的敵人。這三個事實反映出依納爵的內心取向。但是,只有當生命的喧鬧平靜下來,才聽到那從未止息的聲音。天主不向我們講話,直至我們能在自己內心創造一個寧靜的空間。

不確定的未來

依納爵辦了告解,領了聖體,病情卻令人擔憂。一五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依納爵特別熱愛的聖伯多祿宗徒節前夕,醫生們說:「如果依納爵的病情在午夜前還沒有起色,他就死定了」。可是,就在那天晚上,他開始好轉,並很快脫離了危險期,且又回到自己虛榮的幻想中。他大概聞得法軍和那瓦勒人怎樣擴張勢力,並佔領了那瓦勒邊境的堡壘。而且,他的主人、西班牙國王的總督被撤了職;依納爵既是個效忠國王的人,也就再度成為一個沒有庇護人的人。現在他所擁有的,只剩下他的榮譽和因為沒有被宣判為叛徒而得的安慰;相反,方濟各‧沙勿略的兄長,卻因為支持那瓦勒人反對西班牙統治,而被宣判為叛亂者。




(待續)





© Copyright Shalom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