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選讀的民長紀,記述了以色列子民在若蘇厄死後的一百多年間,信仰如何歷經考驗。畢竟以民進入客納罕後,尚未發展成熟。十二支派散居各地,跟四周各民族雜處之際,接觸到不同的風俗迷信。那時候,實在需要額外的恩寵,才足以抵抗誘惑,持守信德。今天我們生活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何嘗不是經常面對著運程命理、求神問卜的試探?例如:以牙還牙、親疏有別,此等深入民間的倫理,又都與耶穌的教導不一致。福音中那位向耶穌問道的少年人,給予很大的啟發。試問勤於興家立業、養兒防老的我們,有多少人能變賣所有,施捨窮人,然後去跟隨耶穌? 
上主興起民長作為以色列的拯救者,在百姓的冥頑不靈下,看似徒勞無功,但千百年來,還是歷久彌新地傳達著天主的教訓。當時以民的忘恩負義,亦堪作後世的警剔。那位「憂悶的走了」的富少年,也一再提醒我們,單單有心行善是不夠的,還得衡量個人能力,在不同程度上付諸實行。
 
  
  
天主,願祢的仁慈,永遠與我同在。
  | 
  
 	
	 
	|  
       	   本月每日奉獻禱文	    
     |  
      
	 
     
		耶穌聖心, 
我靠了瑪利亞貞潔無玷的心, 
將今天的祈禱、工作、 喜樂和痛苦都獻給祢, 
為補贖我們的罪過, 
為成就祢在祭台上 時時刻刻奉獻的旨意, 
特別為本月內 教宗託我們代禱的意向祈禱: 
     |  
	  
     
	
	 
	
	
	| 
			 總祈禱意向
	 | 
	 
	 
	 
       	   
願那些似乎更難共存的社會, 
不屈服於基於種族、政治、 宗教和意識形態 形成的衝突造成的誘惑。
 
 
註解:和平之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