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內容
|
謙
Posted - 2003/4/20 上午 03:38:16
|
|
|
1.起源
2.教義
3.對生命的重要性與意義
4.對人生與自我的影響
5.兩種信仰的差異
非常感謝並懇請您的回答
謝謝
|
靚仔
Posted - 2003/4/20 下午 11:33:02
|
|
|
我想很困難在此三言兩語可以解決此問題.另外我想我們也不便代佛教徒去講解他們的信仰.
但也嘗試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信仰
我們信仰的起源於"降生成人"的天主,他的名字叫耶穌,他介入歷史中將天主揭示給人類.
我們的教義可以很複雜,但也可以很基本,最基本就是我們稱為信經的內容.
我們相信人生存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為恭敬天主,救自己的靈魂.
而我們最基本的誡命則是愛天主,與及愛人如己.
|
bbbird
Posted - 2003/4/21 下午 04:09:03
|
|
|
我對佛教只有一點認識,有些地方我也不太清楚,但也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起源︰
佛教起源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創始者為釋迦牟尼,本名瞿曇•悉達多(Gautama•Siddhartha)。原出身是迦毗羅衛城(Kapilavastu,尼泊爾南邊)的太子,當時印度社會的「種族制度」之下,造成階級性的壓迫和不平等,加上印度是一個雨季乾旱分明、天災地變頻仍的地方,人民常受各種折磨與苦厄。釋迦牟尼有感於人世的苦疾,而且無法生老病死的輪迴宿命,遂在成年之後拋妻棄子、捨棄王位,出家尋求解脫之道。
後來經過各種的苦行和修練,在菩提迦耶(Boddhgaya)的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當時人尊稱為「佛陀」(Buddha),也就是「覺者」、「覺悟之人」的意思。接著來他到鹿野苑(Deep Park)初次說法,一生傳道四十九年,八十歲當年病逝在拘尸那揭羅城(Kusunagara)的雙樹林中。
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傳入經過並沒有正史記載。
|
bbbird
Posted - 2003/4/21 下午 04:13:17
|
|
|
2. 基本教義︰
1. 「緣起性空」︰相信所有事物在本質上是由不同條件、因素組合而成。因此,一切事物也沒有常住不變的自性,這是佛教「空」的意思。因為一切是無常,所以有苦。
2. 「四聖諦」︰苦、集、滅、道
苦諦︰「苦難」,但亦有如「缺陷」、「無常」、「空」、「無實」等意思。
集諦: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滅諦:苦之止息。
道諦:導致苦之止息的途徑,亦即「八正道」。
3. 「八正道」︰脫離苦的方法。
(一)正見-正當的見解。對世上的事情,具有正確、真實的看法。正見為八正道之首,有了正見,對於事理才會有正確的認知,並具有明辯是非的能力。
(二)正思(正思惟)-正當的思考。培養正確的思想,摒除不良的想法,使心靈保持純淨。
(三)正語-正當的言語。說話要正直、溫厚,不可以說謊、咒罵他人、挑撥是非。
(四)正業-正當的行為。一切舉止都必須合法合理,凡是傷害別人的行為都是不正確的。
(五)正命-正當的職業。要避免從事非法、傷害社會、不道德的工作。
(六)正勤(正精進)-正當的努力。用對的方式來努力做善良的事。
(七)正念-正當的念頭。要常常有明正的想法,而不產生邪惡的念頭。
(八)正定-正當的禪定。亦即要修習正確的禪定法。
中國佛教源於印度,但發展與印度不同。所以中國佛教有其本身的特色。
大至上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有三大不同︰實踐方式、「用」的觀念、佛性的觀念。
實踐方式︰因為一切是緣起性空的,印度佛教傾向要人離開煩囂現實世界,到清靜地方瞑想,從而覺悟,最終解脫成佛,進入涅槃。這帶有出世意味的,是所謂的小乘佛教。但是,中國佛教各派別(天台、華嚴和禪)也強調入世思想,要在現實世作種種宗教實踐與行,以達到其宗教目標。
「用」的觀念︰中國佛教強調「用」的觀念。「用」即是用世,或用於世,「世」是現象世界。「起用」即人透過學習及修行,累積功德、學問。
佛性的觀念︰佛性是一種可以使人成佛的心靈或性能。印度佛教以中觀、唯識二宗影響較大,而這二宗對佛性不重視。而中國佛教特別強調佛性,認為佛性是普遍及內在於人生命裡,所以眾生也有成佛的可能。
當然不同派別著重的也有不同,不能一一盡說。佛教裡的觀念、名詞有很多,例如十二因緣、無明、般若智等...但基礎也是在緣起性空出來的。
以上資料參考網上及吳汝鈞博士《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
|
bbbird
Posted - 2003/4/21 下午 04:35:02
|
|
|
對於天主教的起源和教義,可參考很多書和網上資料。
簡單的可瀏覽︰http://www.cathvoice.org.tw/int/abcath.htm
正如靚仔兄弟說,基督宗教基本信仰已表達在宗徒信經(Apostles' Creed)中。
另外,天主教強調傳承和聖經,七件聖事等。這些也是實踐信仰的方法。
|
bbbird
Posted - 2003/4/21 下午 04:55:02
|
|
|
3.對生命的重要性與意義、4.對人生與自我的影響
也談及有關生命和人生。
佛教的人生觀我也不能代他們細說,我只能說因為佛教的基礎是建基於空,一切也是不常存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會衰敗的,所以身體只能成為我們修道的「工具」。人生的目標是解脫「苦」,成佛進入涅槃。也會幫助別人的,因為這是積德的其中方式,也是佛教慈悲的觀念。
天主教中說人是尊貴的,因為人是天主因愛而創造,亦是照祂的肖像造的,所以人也有天主性。即使人後犯了罪,但天主更賜下祂獨生愛子為人的罪而死,背負人類的罪,使人得救,所以人類在天主眼中是重要的。
生命也是重要的,因為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天主教徒要做的,是與天主重建良好的關係,與天主修和。而「愛」也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耶穌更說,我們為最小的兄弟做的,就是為祂做的,這就是愛人如己。建立天國也是天主教徒的責任。
無論是天主教還是佛教,這方面內容有太多了,不能盡說。
|
bbbird
Posted - 2003/4/21 下午 05:07:53
|
|
|
對我來說,天主教和佛教的差異有很多,簡單就有︰
天主教是有神論,一神信仰;佛教是無神論。
天主教相信人犯了罪,靈魂病了,需要神的救恩,是他力得救;佛教相信人內在有佛性,是自力得救。
天主教與佛教的經典當然不同啦﹗天主教經典只有聖經,佛教不同宗派也有不同的經典,如華嚴經、法華經、心經等。
從上面說的教義中,你自己也可以發現更多差異的。
|
Cecil
Posted - 2003/4/22 上午 11:07:43
|
|
|
Strictly speaking, Buddhism is not a 'religion' - it does not seek to 're-unite' men with a god or any similar figures. It is more like an perpetual process of self-awakening, right till you reach the state of 'nirvana'.
|
bbbird
Posted - 2003/4/23 上午 03:25:21
|
|
|
也可這樣說,不過廣義來說,具備終極關懷、超越、超越的方法...已可說是「宗教」,不一定要包括有神,或說不一定要包括一個人格神。
|
carl
Posted - 2004/6/1 上午 12:13:19
|
|
|
不能講佛教不是宗教,
中文的宗教兩字是由佛教引入中國,
後成為中文詞的一部分,
佛教講教是教化眾生,宗就不記得了,
日本在稱釋英文religion 時,用了此宗教中文詞釋。
|
carl
Posted - 2004/6/1 上午 12:13:45
|
|
|
佛教不論神,
以南傳佛教(小乘)為根,承聞佛祖,巴利文系
北傳(多是大乘佛,早期是自稱的)
為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