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倫理 > 社會倫理 > 傳播工具的角色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Cecilia Aw


Posted -
2001/1/19 下午 03:31:54

最近,本港出現了傳媒'自我封鎖'的現象,情況相當嚴重:某銀行訂下新存款措施,三個月後實施,傳媒段章報導,社工等還未求証即大舉批評,致使普羅市民誤會百出,銀行馬上發消息到全港傳媒更正報導的錯誤,卻竟吃盡閉門羹!
如此情況的例子多蘿蘿,以上只是冰山的一角。
有此"潮流",本港的公義如何維持?
還望有識之仕提供移風易俗的良策。

Cecil


Posted -
2006/9/11 下午 03:44:14

觀乎近日公教報的多篇文章, 這問題應該好好深入反省.
'一'字打開, 就必定公義?
'各取所需', 就不必'取之有道'?
有道云, 和尚吃狗肉, 一件穢, 兩件也穢.
更有句話, 謊言說一千遍, 就假可成真.
寄語傳媒工作者: 媒體是中性的, 水能載舟, 也同樣可以覆舟.
當鹽不再鹹, 光不再亮, 世道之歪風還有希望改善?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