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靈修與祈禱生活 > 靈修生活分享 > 向嬰孩聖師致敬的對話錄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Ignatius


Posted -
2003/9/29 下午 09:23:30

向嬰孩聖師致敬的對話錄
聖師小德蘭誕生一百三十週年紀念

對話人:賈彥文 總主教

張春申 神父

張春申神父(以下簡稱張):賈總主教,請您分享至羅馬與宣認小德蘭聖師的活動及感受,也同時分享小德蘭的祈禱、靈修及對現代人的影響。聖女當時並未作轟轟烈烈的大事,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今日成為教會的聖師,值得我們探討、學習和效法。

賈彥文總主教(以下簡稱賈):在小德蘭去世一百週年前,世界各地曾由五十個主教團,包括台灣主教團在內,請求教宗宣認小德蘭為聖師。教宗今年八月到法國宣佈了他的決定。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八日,宣認聖師前夕,大約有五萬多青年在伯鐸廣場歡呼德蘭加入青年會。十八日,聖女的聖髑從拉特朗聖殿護送到伯鐸大殿為舉行宣認活動。十九日,參禮者主要是羅馬公教大專學校老師、學生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團,目的是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和知識分子,為傳福音而站出來。廣場座無虛席,許多會士、聖職人員給年輕人帶來很大的力量,廣場兩邊也站滿了人潮。

當日舉行的是露天彌撒,聖髑放在右邊;禮節由聖禮部的副部長和聖衣會總代表神父一起到教宗面前,宣讀請求宣認小德蘭為教會聖師,肯定聖女的愛的科學:在奧體中心找到愛,祂就是愛。繼而教宗宣佈小德蘭為聖師,為普世教會的聖師。當時有六位女孩,代表世界不同的國家,給聖女的聖髑獻花,全程非常感人。

張:是否見到從台灣或菲律賓去的華人教友代表或神職人員?

賈:見到了菲律賓的幾位神父。

張:主教在整個禮儀中,心靈上有什麼感動?

賈:近幾年,我多次去法國做大避靜,也參加了聖衣會神修團體,對小德蘭、大德蘭、聖十字若望的神修更深入一點。

欣逢小德蘭逝世百週年,心裡想多接近她,於是勤看她的書,想法與她同行。她如同大姊妹牽著我的手往前走。因此覺得與小德蘭的生命更為接近,好像我和聖女的親近達到最高峰。我認為找到小德蘭,就好像也找到天主,因為小德蘭獲得天主的生命和愛,都是那麼深和真,和小德蘭親近合而為一,就可在她身上找到天主,與天主的關係更親近。

還有一個思想,她愛天主,天主愛她,並相信祈禱的力量,為煉獄及地上的兄弟姊妹祈禱。我感覺到我和天上的、煉獄的、地上的教會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教會-基督的奧體,感受很深,並帶來平安、喜樂。

張:主教是否在禮儀中,聽到教宗論及小德蘭的靈修道理?

賈:教宗說聖女在靈修方面成為女性、青年及默觀者的聖師,無論那種生活,都是在主內生活,都可在聖女身上找到經驗,並具體的實行,且是普遍性的,人人都可實行的。小德蘭的「學問」對我們的作用很大,能找到天主,就能找到愛。在我旁邊的一位美國主教說:「愛,就是多瑪斯在《神學大綱》中寫的,是人人可以活出來的。小德蘭就是最好的範例。」

我還遇到里修主教,他說未當里修主教時,自己感覺法國天主教的靈修氣氛與道理令人害怕。但當了里修的主教,進入小德蘭的靈修氛圍後,有的再也不是怕,而是愛,生命也更為豐滿。

總而言之,只要認識小德蘭、對聖女有領悟的人,都會感受到愛,和她一樣希望整個教會都在愛內。

張:根據聖女的自傳,知道她的家庭背景,請問主教,她的家庭背景是否影響她尋找靈修和接近天主?

賈:我想,聖女好像一朵小白花,長在草地上,地下有水,水不多也不少,讓小白花生長的很好。她的父母獻身未成而結婚,結婚後,還願意家人獻身教會,父母對天主的忠誠,從小影響她。聖女也有脾氣,但漸漸改了。

除了她父母的影響外,以三位姊姊的影響較多。她入本篤會的學校,三個月準備初領聖體。因為家庭和學校的背景,她沒有受到外界的干擾。

至於社會環境,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君王被推翻,成為民主政體。當時分為保皇黨和革命黨。革命時,殺死許多神父、修女,修會也飽受威脅。國會裡,熱心的人要求建立一個全國聖心大殿來賠補。而小德蘭生活在保溫箱裡,未受影響。

入會時,她身心皆受到挑戰,因當時教會的神修思想受楊森主義影響傾向刻苦、補贖,賠補耶穌的凌辱。蓋耶穌聖心大殿,奉獻國家於耶穌聖心,賠補與犧牲自已。這方面與小德蘭內心方向不太一樣。

張:主教,當時的靈修屬於賠補耶穌聖心所受的凌辱,屬於刻苦,屬於教會的規律。依我看,在這環境中,小德蘭靈修來自天主聖神,對當時的靈修方向有個修正。我自己有個感覺,不知對不對,在修道院裡,小德蘭並未受神師的幫助,對不對?

賈:小德蘭入修會的痛苦之一,就是參加避靜,避靜中的道理是罪、懲罰和公義。聖女每次聽避靜,非常乾枯、無奈,心中渴望愛,希望走出一條路。每次和神師談話,也都是很消極的答覆。她說我要愛天主,我要成聖,要走愛的道路,神師說,妳這麼年輕,竟敢說成聖。連穿會衣、發大願所聽的道理都感枯乾、無奈,所聽的道理都不適合她。雖自己勉勵,但好像還是聽不懂。有一次,她向神父說:「我渴望,我要成聖。」神父說:「妳要控制妳的思想。」

但有一次,她碰到一位方濟會士,很有愛心的神父,名叫Prou,他講的道理是「天主是愛」,他聽了聖女談話之後,就鼓勵安慰她,叫她放心大膽,對天主有愛心。還有一位耶穌會的神父,聽了她的總告解,告訴她、她從未犯大罪,自己要心裡平安。神父說:「小德蘭,小德蘭,妳的神師就是耶穌基督,妳要以耶穌基督來引導妳。」

她在整個生活當中,沒有找到神師,沒有日常的引導,所以她說:「是耶穌把愛教給我。」雖然偶然也有富有愛心的神父啟發了她。

張:小德蘭喜歡圖像或象徵,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圖像和他的生活有一定的關係,他的圖像就在生活中,小德蘭的圖像和象徵和她的家庭生活是否有關?

賈:小德蘭從小充滿愛心,依恃別人-依賴愛她的人。例如:小時候,上樓穿衣服要媽媽,媽媽不答應,就不上樓一步。有這種依靠別人的經驗,才能上進。在神修方面,弱小沒力量,一定要天主幫助,如同上樓梯,你上不去,可以叫媽媽,媽媽會你抱到樓上。

她進入修會,缺少神師的指導,內心的渴望和別人不太一樣。不過,她覺得耶穌教她要自己走神修的路,而且後來有機會當初學導師,再碰到姊姊當院長,有較多的鼓勵。例如在小鳥的比喻中,小鳥看大鷹往上飛,看到太陽,太陽比喻天主。大鷹接近天主,但她如小鳥兩眼注視大鷹。不管刮風、下雨,自己始終注視大鷹。小鳥累了,把頭擱下,有時也會分心走意。《神嬰小道》裡,將大鷹比喻耶穌,大鷹會把小鳥放在翅膀,上送到天父那裡。

聖女感覺自己年輕,但不知可以活多久,所以她願成聖,要找一條直直的路,走到聖德的高峰,走到耶穌那裡。聖女去過羅馬,坐過電梯,她成聖要坐電梯,因電梯快,成聖快。電梯就是耶穌。

張:請主教討論《神嬰小道》,提出要點和大家分享。

賈:小德蘭入修會就想當聖人,《神嬰小道》主要是些小道理。她渴望成聖,但她微小無能,不過,心中有一個原則:她相信天主給的渴望多,恩寵自然也多,會讓你的渴望實現,這是聖十字若望的道理。

渴望成聖,沒有力量;越微小、越渴望。無能的孩子依靠父母。她從無能產生依賴、信任,唯有信任把她引導到愛裡。信任無限仁慈愛人的天主,信任就是愛。天主喜歡罪人,及對祂無限的依靠。只有信賴天主、投奔無限愛的天主。天主會提升她,好似抱在懷中一樣。而耶穌的愛幫助她達到聖德。

所以,《神嬰小道》就是在生活中,因渴望、一遇到困難,就把一切的困難變成依賴天主的動力。使對天主的愛,達到圓滿的地步。所以,要有毅力,實踐天主的旨意,和天主的聖寵相配合,在天主恩寵的期盼下,聖德蒸蒸日上。因此,沒有渴望,就沒有希望、沒有力量。有天主的提升就能成聖。

張:《神嬰小道》是靈修,無論怎樣的靈修都得付出很多。許多人為了走靈修之路,碰到困難。走神嬰小道要付出什麼?該如耶穌所說:「你來背十字架跟隨我」,走神嬰小道的十字架建立在什麼上面?

賈:十字架是無條件把自我交付給天主。聖女祈禱、參與彌撒時,容易睡著、分心。天主特別讓她感到乾枯,在種種情況下,把所有一切交付給天主。她分心、無能,就將一切交給天主,什麼都奉獻,全是為了天主。大大小小的痛苦,無條件的交給天主,承行天主旨意,接受一切。

張:是否可用聖保祿思想中「空虛自己」來釋解?人沒有力量自當空虛自已,可是不少的人沒力量,並不空虛自己。我認為空虛自己非常困難.

賈:聖女講,要想高升,必須走到深谷的最深處,在這時,自已幾乎不存在,讓耶穌來提升自己。

張:神嬰小道是耶穌講的,必須捨掉生命,連最軟弱的生命也要捨掉,這時就得到生命。小道好像很容易,但依我看,並不容易。

賈:一位苦修會的隱修神父(牟頓神父),在泰國也說,他在小德蘭身上得到最大的恩惠,就是感到神嬰小道是非常慷慨、犧牲、謙虛,把自己空虛到極限的程度。謙虛才有力量走向天主。

張:小德蘭的靈修生中,有一句話說:「我在教會中,成了愛」。她在<格林多前書>基督的奧體中尋找一個位置。那便是象徵愛的心。這一點,主教您有什麼意見?

賈:保祿書信裡,成全的最高峰就是愛,愛是永恆的。所以,聖女想到她的聖召在教會中所佔的位置。在天主聖神的感召與領導下,她感覺自己在教會的中心。教會的心是充滿熱火的、是充滿愛的。有愛才有傳教士;有愛,才有殉道。她想到愛是她的聖召。愛包括一切聖召,宗徒、先知、聖師、致命聖人都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為自己。而在教會的心裡,心可將血液傳到每個肢體,將愛傳到每個肢體上。她雖不是聖化別人,可是,她願意別人分享耶穌的愛。她說:「耶穌我以禰的愛來愛禰,以禰的愛來愛別人,也使別人愛禰。」

張:從這個角度,教會承認小德蘭為傳教主保,把愛傳到人人身上,把愛的旗幟豎起來,這是傳教的心火。她的傳教沒有時空的限制,可繼續工作。教會宣稱她為聖師,成聖作證,為尋找天主作見證。

賈:她對教會有新的貢獻,有了愛,帶來了光明。

張:有關小德蘭個人方面,是否請主教說說,小德蘭怎樣祈禱?

賈:我自己很感動的是小德蘭的生活和祈禱,合而為一。祈禱不是為得什麼,祈禱是給天主,將我自己給天主。小德蘭每次祈禱以前,先求天主寬恕自己的罪,分心時。她慢慢的唸天主經,跪著唸三鐘經,她十分喜歡唸玫瑰經。她把分心也獻給天主,她心裡與天主結合。

張:講小德蘭想起大德蘭。大德蘭講她自己的祈禱,進到一般靈修學所講的神秘經驗。她甚至把神祕經驗一步一步的描寫到最後的情況。看小德蘭自傳裡的祈禱,好像沒有什麼神秘經驗似的。

賈:小德蘭在自傳裡,祈禱講得很少,可以說她的生活就是祈禱。有時不知道有什麼可以獻給天主,就在這時,她把祈禱的乾枯、無味、無能、空虛、什麼都沒有,透過什麼都有的基督,獻給天父作為自己的祈禱。小德蘭神秘生活不是建立在非凡的神恩上,而是在最平凡的恩寵上。

張:生命最後階段,所謂心靈的黑夜,信德的黑夜,本身是神秘經驗的另一面。小德蘭的黑夜怎麼觀察?

賈:小德蘭信德的黑夜有個步驟,全部開始在一八九五年。當院長姊姊命她寫自傳時,感覺天主無限仁慈,慢慢找到神修路線,找到愛,於是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作為愛的犧牲。

不久,在復活節之後,她受到考驗的誘惑,魔鬼告訴她,沒有天主,沒有天堂,她所信的一切都是空的。聖女從小學習認識天上有聖人及愛她的天主,並且有美麗的家鄉,回到家鄉,人變成天主真正的子女。在心靈的黑夜時,她為主內的人祈禱,也為無信仰者祈禱。在黑夜裡,發信德,使小生命在痛苦黑夜中,還有平安。她把信經用自己的血寫出來,擱在懷裡。

一八九六年,自復活節開始,一直到死亡,有十八個月之久需要發信德,進入黑暗,看不到希望。在一年多當中,所發的信德超過以往一生所發的信德。她的恆愛,就是為罪人祈禱,為沒有信仰的人找到信仰,小德蘭同情一切人。

張:請主教說說小德蘭的著作。

賈:好,小德蘭的著作有:

1《自傳》(原稿完全保存)。

2「書信」:二六六封,其中二二七封尚保留著原稿。

3「詩」:五十四首,補充詩七首。

4「聖劇」:八齣。

5自編「經文」廿一篇。

6《最後遺言》姊姊們逐句記錄德蘭病中談話,非出其手筆。

我再對小德蘭的自傳版本加以說明:

*「自傳」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一八九五年一月廿一日動筆,到一八九六年一月廿日完成,寫她小時和初入會的生活經驗。

第二部分在一八九六年九月十三-十六日完成,她已在病中,她寫出了她的「小道理」和她在教會中的位置,即「教會的心中」,心中即是「愛」,她就是「愛」。

第三部分由一八九七年六月卅日開始(病已嚴重)到七月十一日落筆停止,寫她領導初學生的經驗。

* 小德蘭逝世後,依據聖衣會的傳統,須以亡者的生活小史當作訃文,寄發各聖衣會。於是小德蘭的《自傳》經其姊姊保琳繕改、縮短、改變次序,再加上病中及去世後一些情況出版,寄給各聖衣會。所以它與小德蘭之親筆自傳有別。但書出版後,很快被人譯為多種語言。

中文版的《靈心小史》由馬相伯於一九二八年譯出,而蘇雪林的《一朵小白花》也於一九五○年出版。兩書都是根據保琳修女繕改過的版本,非其自傳原著。

* 到一九五六年,小德蘭的《自傳》原稿才一字不改的出版,並把原稿影印出來,以便互相對照。中文版《回憶錄》是由張秀亞於一九六二年按照原稿譯出。

* 為紀念小德蘭百週年誕辰,其全部著作於一九七三年各有單行本印出。

* 一九九七年,為紀念小德蘭逝世百週年,遂於一九九二年出版《小德蘭全集》。

小德蘭的著作是她生命的寫真,正如她所說的:「我一生追求真理」,她又說:「耶穌,我愛禰,我愛教會」、「我的使命是愛禰,也使人愛禰」。

嬰孩小德蘭聖師的著作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讀者,怪不得《自傳》已達到五百版。她將如照世燈塔一樣,引人走向成聖之路。

Cecil


Posted -
2003/9/30 上午 11:23:59

"The Story of the Soul" by St. Terese - I read it over and over many times, and still reads it in times of great distress.
St. Terese is a very powerful author. In this past century, I warrant that she is among the greatest, if not the greatest, of religious figures, not only in Christiandom but in all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