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內容
|
Cecil
Posted - 2002/9/7 上午 11:20:19
|
|
|
這似乎很很重要但很很被忽略。
今日的善會很重視事工 - 某會的目的是xyz,所以人人只顧死做爛做(乖的成員)。日子久了,團體沒有生氣,人人很stressful,當返工,更又甚的,發老脾不合作(這本亦正常反應來的)。
連信仰小團體也建立不起來的教會,有甚麼前景? 建立小團體,又是否'口翳翳'就成?
這方面的技術,有誰重視過(除了基基團們)。為何這不是教會重點教導之一? 害怕decentralisation?
那麼,當下,這基督肢體就成傷殘人士了。
|
靈風
Posted - 2002/9/7 下午 03:56:42
|
|
|
我相信這與培育很有關係,試環顧四周的慕道班及對「畢業」新教友的整體培育計劃,不難想像善會是他們委身的歸宿。若想有所改善,我相信要從根基著手,以小團體生活作為信仰成長的基礎,由慕道,深化至投身服務,都要以團體及其靈修生活作基本,其他工作也是次要。這只是個人的看法,未必所有人都會認同。
|
Josemaria
Posted - 2002/9/8 下午 02:48:56
|
|
|
Yea, this boils down to 'priority'. The stress on accomplishment is very much a top priority in today's environment.
The question is - should the Church be the same?
|
siufa
Posted - 2002/9/10 下午 06:41:36
|
|
|
善會及教友培育確是大題目。現時大部份的堂區都鼓勵新教友參加善會,延續培育,但又不是所有善會都合適,假如堂區為每一慕道班的新教友組織基基團,又怕氾濫。很多教友寧願參加小團體或cell group, 一來可分享和祈禱,印象中不似善會會員般,要參與堂區活動的籌備工作; 缺點是太自我,不投入堂區。 大多數的善會又太著重工作,靈修克板。 實在矛盾呀! 我想阿父們都有點頭痛。
好像我參加的善會,鼓勵會員在主日一起參與彌撒,會員各自在堂區參與不同的服務, 例如:傳道員、歌詠團、青年培育、關社組、禮儀組。 人家說我們熱心、積極參與堂區生活; 私底下, 會員之間的關係亦很好, 但一說到整體的團體感,以會的名義一同參與堂區「建設」, 立即便有張力, 會員頓感壓力。 此奇怪現象已持續多年, 我們都不明白為何有此現象。 都希望高人指點一下!
|
劉備
Posted - 2007/4/15 下午 06:54:57
|
|
|
其實因為主耶穌基督在我們中間,主耶穌說過有兩,三人因他的名聚在一起他就在他們的中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