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神學 > 禮儀與聖事 > 禮儀語言與神學語言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edward


Posted -
2004/10/6 下午 07:05:51

按米兄所言,羅馬教會放棄使用希臘語而改以拉丁語作為禮儀語言,使其神學變得貧乏。

其實禮儀語言和神學語言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神學的泉源,是天主的啟示。而天主默感聖經的語言,有希伯來文、亞拉美文和希臘文。

但人生活的思想,則往往是用本國的語言來進行。當然,不同的專業範疇,會使用不同的語言。例如在香港,中醫診症,則其思想的媒介會是黃帝內經的文言文;西醫和法律則往往滿腦子是西文辭彙;讀康得的哲學,須用德語。

在基督徒的生活裡,啟示不單是在聖經,而亦在於生活的傳統之中。問題是在於:啟示所給我們的各種語言概念,能否在另一種語言中,完整地得到盛載?若不能完整盛載,則是否必然導致當中至為重要的觀念和價值遭到喪失?

是否要將亞里士多德或西賽羅那般發音,才算是正統的希臘語或拉丁語?才算是純正的神學語言?

若啟示光照人的理性,而人的理性亦是共通的話,那麼,小弟以為:神學是否貧乏,並非在於用何種語言,而是在於有沒有和肯不肯去溝通和交流--不只是平面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亦包括與啟示本身的交流。

廿一世紀,有哪本神學著述是用希臘文(KOINE)或拉丁文(VULGATA)寫的?

mitrophanes


Posted -
2004/10/6 下午 08:50:37

哈哈,随便说说的话,爱兄却当真了起来。
只是近来读史,实在是觉得在整个教会历史的进程中,罗马礼仪的“贫乏”和东方礼仪的“丰富”是及其引人注目的以及不可思议的不平衡。同样,在整个的教父时代,西方神学的贫乏和东方神学的发达也是很鲜明的对比。罗马的贫乏似乎和其“第一宗座”的地位无法相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

edward


Posted -
2004/10/6 下午 10:14:08

願聞其詳。

米兄可否介紹一下,俗稱黑暗時代的西方中世紀時期,東方神學是如何發達的呢?

按小弟的愚拙,記得在亞歷山大里亞曾有一個專門研究神學的學校。

在五至十世紀,西方世界基本上是由野蠻民族佔領。神學和文化只存在於隱修院裡;亞拉伯世界和希臘文化的接觸,亦要比歐洲文化要來得早。曾有人說,在八世紀的西歐,沒有哪幾個人能懂希臘文。

東方教會在公元六世紀至十五世紀,有哪些我們西方教會應該認識的高人呢?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