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內容
|
sinocat
Posted - 2003/5/14 上午 02:30:45
|
|
|
請問又聖母經的又字作何解, 當初(明代來華傳教士?)翻譯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的含義?
|
edward
Posted - 2003/5/14 下午 04:08:31
|
|
|
這裡的「又」會不會解作「另一」的意思呢?
|
sinocat
Posted - 2003/5/14 下午 08:56:55
|
|
|
但.... 天主教或其他中國宗教我找不到有此用法, 找不到另外會有"又"什麼經的. 奇怪的是東正教中文禱文也有又聖母經, 內容也不相同.
有說, 在古籍又通佑, 古書中有孚佑上帝, 佑者幫助的意思. 佑聖母, 會不會就是幫助人的聖母, 如進教之佑. 此經文內容有呼求聖母之意.
salve regina, 又怎會譯成又聖母經. 其中又有什麼意思? 有沒有documentary reference?
|
edward
Posted - 2003/5/14 下午 09:15:19
|
|
|
小弟手頭上則沒有該些資料了。
|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5/20 下午 09:49:08
|
|
|
|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5/20 下午 09:58:48
|
|
|
其實這里“又”字就是第二,再一個的意思。不是作“佑”解,不然就該是“圣母又經”了。在東西方教會中,許多祈禱文原本沒有名字,就以起首的一兩個字稱呼之。天主教的圣母經是指的AVE MARIA,等到翻譯SALVE REGINA的時候,無以名之,就叫“又圣母經”其實就是“圣母經乙,圣母經又一則”。而東正教在翻譯“THEOTOKE PARTHENE”(其實就是AVE MARIA的拜占庭版,字句和拉丁版略有不同,沒有后加的SANCTA MARIA MATER DEI ORA PRO NOBIS PECCATORIBUS云云)時,照般了天主教現成的做法,將其命名為“圣母經”。東正教中文祈禱書中的“又圣母經”則是和SALVE REGINA 毫無關聯的一首圣歌“AXION ESTIN”(誠應為洵)。加上“又”字的道理如前述。從康熙年起,東正教和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中心就都在北京,在 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雙方的傳教士在翻譯工作上的互相影響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所謂“又圣母經”的標題,我覺得是很糟糕的翻譯,在 東正教中,關于圣母的經文不下佰仟,難道第三第四篇就叫做“又又圣母經”或者“圣母經丙”?
|
sinocat
Posted - 2003/5/21 上午 01:43:37
|
|
|
“又”字作第二,再一個的意思.在中國其他宗教的禱文上或文章書籍,找不到有另外類似的標題.又作為第二的譯法有懷疑.
在古漢語,我找到下列資料:
又 - 手,古右字,說文:“又,手也.象形.
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凡又,手字,經傳皆以右為之.
~辭源 商務印書館
至於右字,又找到下列相關資料
右,古代以右為尊,因以指地位,等級在上者.
史記:廉頗藺相傳:“位在廉頗之右”
崇尚,尊崇,劉禹鍚天論“右賢尚功”
~中華古漢語字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又聖母經或作萬福母皇經/誦 (salve regina)拉丁文以第一句為標題,即salve regina 中譯為(文言)申爾福,(語體)萬福母后,正教會的又聖母經首句為「誠應為洵祝福爾生上帝者,」,甚至聖母經(Ave Maria)的首句「萬福瑪利亞」都有祝賀蒙福的意思.按上列資料那麼「崇尚,尊崇」會不會就是『又』的較貼近字義.
若又作第二解,那麼便會膝矷u難道第三第四篇就叫做“又又圣母經”或者“圣母經丙」”的問題,相信當代譯者亦會有此考慮,因為聖母的禱文不止此兩篇.最大的疑點是在明清,甚至以前的各宗教禱文都沒有類似的標題.
謝謝回應.
|
edward
Posted - 2003/5/27 上午 09:01:20
|
|
|
哈哈。其實在香港的天主教徒中,真正比較熟悉的聖母經(或聖母頌)都得兩首吧了?至於這些譯作,更不是甚麼文言經典呢!用一本古漢語字典,對我來說,實有「割雞焉用牛刀」之感。
|
Cecil
Posted - 2003/5/27 上午 09:44:37
|
|
|
回到文言經文吧 - 絕大部分香港信友唸聖母經或又聖母經都是 "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申爾福天主聖母#仁慈之母....." (#=停頓)
其實根據文義,應讀成"萬福#瑪利亞......";"申爾福#天主聖母#仁慈之母......".
|
edward
Posted - 2003/5/27 上午 10:37:41
|
|
|
記得以前在聖本篤堂和海星堂參加平日彌撒,那兒的教友們都多是唸:「申爾福,天主聖母......」,「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的。順口就得吧?
不過,提起句讀的問題,我倒認為彌撒中「求主垂憐經」的問題比較嚴重。若單從歌曲唱出來的詞來說,真是聽不清是「上主,求你垂憐!」抑或是「上主求你垂憐!」。
|
Cecil
Posted - 2003/5/27 下午 05:40:07
|
|
|
"聖聖聖上主,萬有的天主"這句也很被誤解,本來是'好好好!'的句式,很多時給唱成"聖;聖;聖.....".
如果你讚某人"好好好!",你斷不會說成"好;好;好野!",除非你是由關德興扮演的黃飛鴻 - "呀蘇,給我叫雞,飯一碗."
|
Ignatius
Posted - 2003/5/27 下午 06:44:25
|
|
|
「聖聖聖」這句用來唱還可以,不會停頓,如果是讀出來,那就不知自己念什麼。聖公會則譯成「聖哉聖哉聖哉」,不論是唱或唸都可以。
|
sinocat
Posted - 2003/5/28 下午 04:08:56
|
|
|
萬福有兩義:
1) 全福、多福。詩經˙小雅˙蓼蕭:「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雝雝,萬福攸同」。文選˙陸倕˙石闕銘:「翼百神,褆萬福。」
萬福為形容詞,意謂全福的瑪利亞,故聖母經讀作萬福瑪利亞,不必停頓.
2)舊時婦女襝衽時,多口稱萬福,後因沿稱襝衽之禮為萬福。祝人一切吉祥如意、身體健康。亦稱為萬福。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惟萬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只見嬝嬝娜娜走出房來,道了萬福。」
若作動詞,是應作停頓吧--萬福!瑪利亞.
襝衽= 「古代女子所行的拜手禮,後為女子文言書信末尾表示敬意的用語。亦作斂衽。」
港人經英人多年洋化,半中不西,想或實在不必深究.大概探索英譯是否合拉丁原意,他們會更有興趣.
|
Cecil
Posted - 2003/5/28 下午 05:17:30
|
|
|
多謝寶貴資料提供!
如果是向聖母禱告,好像有停頓的比較合理.
英文繙譯妥善否我不知道了,但英文本則是Hail! Mary, full of grace,是動詞來的.
|
Cecil
Posted - 2003/11/24 下午 05:03:29
|
|
|
在拉丁文課程中,得知'ave maria'的Maria是名詞中的case vocativus(招呼式,或'呼格'),所以肯定這ave萬福之後,應該停頓.
|
靚仔
Posted - 2003/11/25 上午 10:03:52
|
|
|
施施姐:
到那裡學拉丁呀?聖樂委員會?
|
Cecil
Posted - 2003/11/25 下午 04:15:07
|
|
|
YEA,我以為是學唱拉丁文歌,原來主要是教授文法,還要考試,我死定了.
|
靚仔
Posted - 2003/11/26 上午 09:29:53
|
|
|
哈哈,比心機吧.
難不到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