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我們的教會 > 其他基督宗教 > 對立教宗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37:41

我想不到這個題目可以放在哪一欄,所以乾脆放在這裏.

今天上網時搜尋關於特利騰拉丁彌撒時,無意中看到一個網頁:http://www.thepopeinred.com/

好奇之下入去看看,才知是對立教宗額我十七世的網站,然後在網上找到他的資料.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39:14

對立教宗

在羅馬天主教會內,對立教宗,或稱敵對教宗、偽教宗、反教宗,指由具爭議的教宗選擧而得到可以成為教宗的名譽之人。由於天主教樞機團自歐洲中世紀開始負責選舉教宗,這些對立教宗通常與已被樞機團選出的人對立。一些來自較少的教會而自稱教宗之領導也可以稱爲對立教宗。

羅馬天主教的動蕩時期中進行了具爭議的選擧。其中一些如費利克斯五世的選擧被大部分教宗選擧人士認爲無效。另外,一些如對立教宗克勉七世的選擧在選後被宣佈無效。

最早的對立教宗Hippolytus由公元3世紀的一批教會分裂人士在羅馬城選出來對抗教宗卡利克斯特一世。

Hippolytus在卡利克斯特一世的承繼人龐提安陪同下被流放到薩丁島的礦場。後來Hippolytus在死前與天主教會和解,並在死後被教會封爲聖人。11世紀和12世紀,神聖羅馬皇帝和諸教宗爭持導致最多對立教宗的出現。一方面,眾皇帝經常支持對立教宗來加強自身本錢;另一方面,諸教宗亦會支持身在德國,反抗眾皇帝而宣稱擁有帝位的人來左右帝國政策。

14世紀和15世紀末,一批互相對抗的教宗被選出。其中一系被羅馬天主教會認定是教宗而另一系被認定為對立教宗。由於出現了一眾宣稱可以成為教宗的名譽之人,教會因而出現了混亂局面;這是導致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參見基督教大分裂和對立教宗本篤十三世。

在出現兩或三位宣稱可以成為教宗之人的情形下,誰是教宗或誰是對立教宗並不一定清楚。而事後再從他們之中分出正偽會造成事前已出現誰是真正教宗的錯覺。各教宗的支持者可以幫助人選,但誰是教宗要看事情發展去向。

如果奉行宗座缺出論之對立教宗不計在內,自1449年起已沒有對立教宗。其他教會分裂諸如英國聖公會、舊公教會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曾反對羅馬教廷的教義。現時羅馬天主教會認爲成爲對立教宗是對教會進行分裂的行爲,成爲對立教宗的人會自動受絕罰處分。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41:02

原來這位St Hippolytus就是前幾天念日課誦讀時,其中一位作者聖怡博(或譯希坡律)神父.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42:40

宗座缺出論者之對立教宗

由於教宗保祿六世和召集第二次梵帝岡會議的若望二十三世以來羅馬天主教所進行的改革,一些被稱爲宗座缺出論者認爲因此這些教宗都是異端。改革中最被批評的是將Novus Ordo Missae代替傳統上使用拉丁語的脫利騰彌撒。雖然在若望二十三世的管治以前已經有各種形式來允許用當地語言的彌撒慶祝,很多對立教宗也反對當地語言的彌撒儀式。由於很多天主教神學家認爲異端教宗不是天主教徒而因此不再是教宗,所以宗座缺出論者相信現時的教宗不是真正的教宗。一些宗座缺出論者團體因而擁有自己的教宗來取替他們反對的教宗。雖然這些新教宗會被稱爲對立教宗,但追隨他們的人數比傳統上的對立教宗來得少。由於對立教宗的一部分人認爲被普遍接受的教宗應不會停止行使對他們的權力,因此這些人士已經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宗教架構。所以他們是對所有天主教教會而言的對立教宗而同時又是他們個別團體的教宗。

宗座缺出論之對立教宗經常視庇護十二世以後的教宗承繼者為對立教宗。另有不少的對立教宗自封伯鐸二世。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43:27

宗座缺出論

宗座缺出論是一種不承認召集第二次梵蒂岡會議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來,在梵蒂岡領導羅馬天主教教宗的理論。宗座從缺是天主教用語,指一位教宗逝世或退位後,在教宗選舉選出繼任者之前教宗職位的空缺狀態。宗座缺出論者認為,自1958年若望二十三世上臺以來,該職位就一直空缺。

總的來說,宗座缺出論者視自己為傳統天主徒,他們反對第二次梵蒂岡會議所推行的改革,以及允許用當地語言的彌撒儀式取代傳統的使用拉丁語的脫利騰彌撒。他們認為,在20世紀後半頁執掌梵蒂岡的人,推行了此類變革,因而都是異端。另一些傳統人士則承認自庇護十二世起的所有教宗,儘管他們個人採信了許多無恥的異教觀念,還仍然是真正的教宗,因為他們都沒有動用他們的教宗不能錯誤性(這種權利的動用十分罕見)來宣揚異端邪說,而所有的天主徒也都認為教宗不可能這麼做。

Ignatius


Posted -
2005/12/29 上午 10:47:16

20世紀和21世紀中宗座缺出論之對立教宗

Palmarian Catholic Church
Clemente Domínguez y Gómez (額我略十七世), 1978年—2005年間自封於西班牙
Manuel Alonso Corral (伯鐸二世), 2005年於西班牙承繼額我略十七世

Reformed Church of Christ/Apostles of Infinite Love
Michel-Auguste-Marie Collin (克萊孟十五世), 1963年間自封於法國Clémery(later at St. Jovite, Canada)"Renewed Church of Christ" or "Church of the Magnificat" 教宗
Jean-Gaston Tremblay (額我略十七世), 1968年於加拿大承繼克萊孟十五世;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Canadian politician Gaston Tremblay

Conclavist運動
David Bawden (米加祿一世), 1990年自封於美國堪薩斯州
Victor Von Pentz (李諾二世), 1994年自封於英國赫特福德郡或被數位宗座缺出論者在義大利亞西西選為教宗
Lucian Pulvermacher (庇護十三世), 1998年自封於美國蒙大拿州, 自創"true Catholic Church"並自封教宗

Tridentine Latin Rite Church/Religious Congregation of Mary Immaculate Queen (CMRI)
Francis Konrad Schuckardt (哈德良七世), 在離開TLRC (later the CMRI) 的1984年自封於美國華盛頓

獨立和其他對立教宗
Gino Frediani (Emmanuel), 1973年—1984年間自封於義大利, "New Church of the Holy Heart of Jesus"的教宗
Valeriano Vestini (Valeriano), 1990年自封於義大利凱迪
Maurice Achieri of Le Perreux (伯鐸二世), 1995年自封於法國
Julius Tischler (伯鐸二世),德國
Pierre Henri Bubois (伯鐸二世),比利時布魯塞爾
Chester Olszewski (伯鐸二世),1980年自封於美國費城
William Kamm (伯鐸二世),澳洲, Order of Saint Charbel運動的教宗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