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我們的教會 > 聖召 > 中國華北老輔祭成為眾多青年教友聖召路上的明燈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Cecil


Posted -
2006/2/21 上午 10:31:24

20.2.2006

   【天亞社中國太原訊】孫貴虎兒時的夢想是當神父,卻被迫告別修院。半個世紀後,他扶助村裡數十名男青年,包括他的兒子,走上司鐸聖召的道路。
   孫氏居住在華北山西省太原教區清徐縣六合村。六合堂區的宗教活動於八零年代初恢復後,他招收就讀小學的男童加入輔祭班,日後成為教區的聖召搖籃。山西省會太原位於北京西南四百公里,往六合村約一小時車程。

   這位熱心的教友領袖現年六十八歲,他承認曾把未完成的夢想投射到兒子身上。他告訴天亞社:「我感謝天主賜給我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祇有小兒子願意回應天主的召叫,令我感到失望,後來才接受這是天主的意思。」

   孫貴虎瘦小的身軀穿上深藍色的衣服,歲月的痕跡在他滿布皺紋的笑臉上顯露出來。
   年幼時服務祭台的孫貴虎,萌生以司鐸職務侍奉天主的念頭。一九五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年後,當時十三歲的他進入太原的備修院。

   可是兩年後,共產黨政府驅逐所有外籍傳教士離開大陸,小修院被迫關閉,他祇好回家,繼續在教堂裡做輔祭,直至五零年代末神職人員陸續被捕入獄或勞改,致使教堂關閉,教會活動幾乎停頓。  

   孫氏說:「神父們不在的日子,我為教友做證婚人,又替村內的嬰兒付洗。」六合村是傳統的教友村,村內大都是幾代奉教的教友家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1966-76)時期,教友仍堅持為嬰兒領洗。

   當時的艱苦日子裡,「信仰僅是腦海裡的信仰」,不能宣之於口。他憶述自己如何保持信仰:「像其他教友般,我們一家人不能一起祈禱,祇得悄悄地躲起來各自祈禱。」

   他於一九六八年結婚,並在農業合作社工作,直至八四年。由六五至八零年間,一些教友定期暗地裡聚集在他家中祈禱。

   到八零年,孫貴虎聽說神父被釋放回來,卻由於神父太少,祇能偶然到六合堂區舉行彌撒。他說:「神父一來,我就跑到堂裡參與彌撒,做輔祭。」

   國家改革開放後數年,堂區沒有駐堂神父,孫氏和一些教友領袖合力恢復各項教會活動,重建堂區架構,例如成立輔祭班、唱經班及兒童教理班。

   他也負責縫製祭臺布及神父和輔祭的祭衣等。他說:「有時我會往其他大堂區參與彌撒,參考別人的祭衣樣式,回來自己做。」早期他尚未學會設計款式時,都在每件祭披的正前方縫上一個大十字架。

   服務祭台逾半個世紀,孫貴虎現時負責堂區的禮儀組,當孩子在考試期間不能到堂裡輔彌撒,他仍會充當「老輔祭」。

   至今,這輔祭班共育成十八位神父及卅二位修生。孫氏說:「年輕教友前來表達有志修道時,我會和神父商量,推薦合適者進修院。」六合堂區也產生了十七位修女。

   中國不少城市面對聖召短缺的危機,但孫貴虎說,村內的有志青年教友仍大不乏人,「我會鼓勵他們保持理想,並深化靈修生活。」

   六合村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堂區之一,有六千多名教友。

   孫氏的麼兒勇維高中畢業後,進入備修院,目前是陝西天主教神哲學院神學四年級的修生。該大修院位於毗鄰的陝西省會西安。

   每逢傳統的中國節日,他不其然掂念勇維,盼望一家團聚。他說:「每當想起老麼,我都為他祈禱。」看到兒子在天主照料下一年又一年成長起來,他感到放心。

   孫氏的妻子也熱心地服務教會,成為福傳員,到附近的村莊向外教人傳揚福音。

   曾於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間擔任六合堂區主任司鐸的胡濟民神父指出,孫貴虎幫助他把堂區重新建立起來,以及在九十年代初推行中文彌撒。

   四十一歲的胡神父對天亞社說,孫氏是個平實的人,任勞任怨地為教會服務,他謙遜簡樸的精神「就像聖女小德蘭」。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