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洗禮前後

大衛是個純熟的技工,能力素為工廠主管及同事們肯定。有一天,他信了基督教,從此就成了一位最虔誠的教徒,不但教會的活動一定參加,而且還積極地在工廠中傳福音。「大衛是你們工廠中信仰最虔誠的一位吧?」有一次大衛的牧師拜訪他的工廠時,問他的的領班。「沒錯!」「也是你們這兒最優秀的工人吧?」「抱歉,這一點我不敢苟同,領班冷冷的説:「沒錯!他以前是,但是現在卻不是了。」「怎麼說?」牧師大吃一驚。「在他應該照顧好自己所負責的機器時,他卻一味站在旁邊大談福音,沒有像以前那麼敬業了。」牧師滿面通紅,一句話都不說便走了。

丙年主日講道

主受洗節


耶穌在約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禮後,當祂祈禱時,天開了。聖神借著一個形像,如同鴒子,停在祂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天上的聲音揭示祂的天主子的身份,聖神的傅油表明了祂的使命,兩者構成了祂日後生活的重大改變。

洗禮以前,耶穌在納匝肋生活三十年,是一個藉藉無名的木匠。洗禮以後,祂隨即開始宣講天國,為受壓迫的人帶來釋放與自由。祂充滿權威的宣講和治病驅魔的能力,使不少人相信祂就是默西亞。與此同時,祂對法律和聖殿的不同看法,使不少經師和法行塞人認為祂離經背道,褻瀆天主,誓要把祂置諸死地。耶穌明白祂的身份,也瞭解約旦河的盡頭就是加爾瓦略山,但祂沒有退縮,甚至視十字架上的死亡為洗禮的完成:「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50)

約旦河洗禮所揭示的身份與使命,最後藉著耶穌的死亡與復活達到高峰。在十字架上,百夫長承認耶穌真是天主子(谷 15:39);在復活的光照下,門徒宣講天主的國已在耶穌身上實現。這應驗了若翰為祂施洗時的預言:「我固然用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祂的鞋帶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水洗你們。」(路 3:16)耶穌的身份和使命並未因復活而結束,藉著派遣聖神,祂成了施洗者。祂切望眾人都能在聖神內分享祂的身份和使命,讓祂的洗禮延續下去。祂曾說過:「我來是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燃燒起來!」(路 12:49)為此,每一個受洗的基督徒,都要在聖神內成為天主的子女,接受宣講天國的使命。

領洗時,雖然我們聽不到天上的聲音說:「你是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但洗禮的效果確實深深烙在我們的心靈上,像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罪惡只能玷污我們的靈魂,破壞我們跟天父的關係,卻無法奪去我們身上的印記,取消我們天主子女的身份。在教會歷史裡,背教者如果要從新加入教會,需要的不是再一次接受洗禮,而是誠心懺悔,並與天主和教會修和,因為洗禮所賦予的天主子女的身份,是不會改變的。基督徒中可能有服從與背叛,正直與醜惡的分別,但都是天主的子女。

新的身份同時意味新的生活和使命。洗禮後,所有基督徒都像耶穌一樣,在聖神內開始一個以天國為中心的生活,藉著與罪人為伍,憐憫窮人,關愛弱小,彰顯作為天主子女的光榮。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過去教會的神學將洗禮的效果側重在身份的改變,強調原罪的清除,以致疏忽天國的使命。今天仍不少人認為,教會為人付洗的動機是拯救喪亡的靈魂,卻忘記基督徒使命的培育;不少家長將自己的初生子女帶到教會接受洗禮,以為信仰傳遞的責任就此完成。洗禮的效果慢慢演變為叫人沾沾自喜的得救保證。

耶穌在約旦河的洗禮,不是為洗脫罪過,而是一個新身份的標記,一個新使命的開始。我們無須再在傳統的神學思維下,討論沒有罪的耶穌為甚麼要接受一個赦罪的洗禮。如果耶穌在洗禮後的生活,完全是一個為天國而生,為天國而死的生活,我們需要反躬自問,自己的基督徒生活是否名符其實呢?如果我們珍惜在聖神內成為天主的子女,究竟這新的身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甚麼實質的改變?這種改變使我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不近人情,抑或更願意與貧困無依,弱勢社群為伍?

大衛的例子教我們反思,洗禮的轉變不單是熱心參與教會活動,也在於投入每天的生活,實踐天國。兩者不獨沒有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承,因為教會是因散而聚,因聚而散。如果一個母親每主日為服務教會而疏忽家庭,引致家人間的不和;一個職員在上班時間開小差,或利用公司的資源處理教會的事務,這種熱心的表現不單沒有彰顯天主子女的光榮,反使基督徒之名遭人詬病。或許這是時候讓我們細想何謂一個基督徒!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