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
![]() |
主,我是罪人! 一個傳道人正在街頭佈道的時候,忽然有個青年人站出來,很不以為然的問他:「牧師!你說人人都有罪,背罪如同背重擔,為何我沒有感覺呢?究竟罪有多重呢?是一公斤呢?五公斤呢?還是十公斤呢?」傳道人溫和的反問他說:「若把五百公斤重的東西,放一個屍體的上面,他能感覺重擔嗎?」青年爽直回答道:「不!一點都不會覺得重,因為他是死的。」傳道人說:「同樣,一個人為何自己不覺得他是負了罪的重擔呢?因為他是死的。」 |
丙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五主日 |
如果耶穌今天突然在你面前出現,你的反應是甚麼?你會興奮地跑向祂,擁抱祂?你會向祂說:「耶穌,很高興能夠跟你見面,我實在很想念你」?又或者你會將心中渴望已久的安全感、幸福和滿足都投射到祂身上?祂的出現,是否一如我們所期待的?
如果我們細看前人的記載,當天主出現時,情況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美好。依撒意亞先知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主出現時遠超出人的想像,就像地上人間一切的御座都無法容得下祂。「聖!聖!聖!上主的光榮充滿大地!」(依6:3)在天主面前,依撒意亞不得不承認自己一切固有的看法都被搖震,自以為清楚掌握的都充滿了煙霧。隨之而來的,就是意識自己的渺小、有限和軟弱。這一次接觸,完全打破他心目中很多對天主理所當然的看法,也讓他看到自己內心的真我。「我有禍了,我完了!因為我是個唇言不潔的人,住在唇舌不潔的人民中間。」(依6:5)
類似的經驗,亦出現在路加福音的捕魚記載裡。那時候,耶穌給門徒和群眾講述了天主的道理後,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罷!」(路5:4)西滿並不願意,因為他和他的同伴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耶穌又不是漁夫,祂怎可能比自己更熟識捕魚之道呢?不過,出於對耶穌的尊重,他最後還是說:「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路5:5)
伯多祿是一個資深的漁夫,當他放下自己的專業眼光,謙遜地向耶穌開放時,天主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他面前。他們的魚獲多得差點連網也扯破,逐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路5:5)面對天主的超越大能,伯多祿好像依撒意亞先知一樣,立時意識自己的渺小和不堪當,逐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5:8)
為甚麼天主與人的相遇,總是教人感到自己的不足、罪過和渺小?難道天主喜歡看到人滿面羞慚、無地自容?為甚麼人不能充滿自信地與天主平等交往?天主以超越的大能出現在人面前,目的不是要傷害我們的自尊心,也不是要我們向祂打躬作揖。人感到不安、害怕,是因為超越的天主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無法想像的國度,給我們實現了出乎意料的驚喜。人為踏出這一步而放下自己的安全感、理想、抱負或幸福,往往是一番內心的掙扎。所以,聖經亦記載了很多人與天主討價還價的片斷,例如:「天主,我年紀還小,恐怕不能勝任。」「天主,為甚麼會選中我?難道沒有其他人比我更合適嗎?」「天主,我願意。不過,我還有工作未完成!」
最後,當人發現無法逃避的時候,便會慢慢接受天主的吸引。依撒意亞經歷掙扎後,便聽到天主在心底處的聲音:「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依6:8)那一刻先知再沒有疑慮和恐懼,他回答說:「我在這裡,請派遣我!」從此在天主的引領下,依撒意亞開始了一個造夢也想不到的旅程,就是努力使以色列回歸天主的懷抱。同樣,西滿把船划到岸邊後,就捨棄了他的專業和生計,跟隨耶穌公開宣講。相信他也從未想過,天主的召叫最後竟使他成為漁人的漁夫,初期教會的領袖。
有人讀保祿的思想時,覺得保祿太強調人性的敗壞和一無所能,甚至給人一種反人性的感覺。保祿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其實與他的信仰歷程是分不開的。保祿初時也是一位非常熱誠、有理想、充滿自信的猶太經師,不過,在大馬士革路上,過往一切的努力和堅持都被天主的強光一掃而空。他由一個迫害天主教會的人,搖身一變為天主福音的使者。保祿無意否定自己的過去,但他更強調人性努力的不足。人若不承認和接受自己的有限,人不可能向天主的超越開放。只有在謙遜中服從天主的帶引,人才能經驗那遠遠超出自己期待的將來。
為此,保祿宣講的出發點是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不足、罪過和渺小,強調人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確保自己的得救。得救之道只在於放下自己的安全感,相信和跟隨天主在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事件所揭示的方向。從理性的層面看保祿這番話,的確不容易消化,不過,當人靜下來的時候,難掩那內心一再迴盪的呼聲:「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