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常年期第七主日 |
道亦有道 閰德龍神父 -(丙年主日講道)- |
每次閱讀福音中有關愛德的金科玉律,我不期然想起唸中學時一位老師曾用這段聖經中的一節「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路6:29)取笑班上的公教同學。他認為耶穌基督誤導我們作弱者,要我們面對強權時有所畏縮。他還猜疑說:「為何被人打不還手?如斯愚蠢!」 我猜想那位老師並不明白耶穌的教導,他錯誤地理解這段福音要求基督徒畏懼強權,被人壓迫時只可消極、被動地,採取容忍的態度,那是因為他不明白天主愛的能力有多大! 耶穌在今天福音的教導是要我們放下以牙還牙的心,寬恕傷害我們的人,且對他們以德報怨。中國人有時對於傷害自己的人,不但不寬恕,還記恨在心,處心積累,俟機報復;若自己未能雪恨,便要求兒孫替他報仇。我們常聽人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這種冤冤相報的心態,使人長期生活在仇恨的陰霾中,內心缺乏真正的平安,無從與人和諧共處。 耶穌基督清楚指出作為基督徒,我們應效法天父對人那份無條件的慈愛,不對人妄加判斷,寬恕一切得罪我們的人,願意愛仇人,好使我們的生活能夠不斷表達上主的慈愛。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覺得寬恕和愛仇並不容易,甚至覺得無能為力,但我們仍須勉力做到。 今日第一篇讀經講述達味不斷以修和的心對待撒烏耳。達味後來的取勝並非因為他較聰明,而在於他堅持對撒烏耳作出寬恕,不計較自己這樣做是否會遭受撒烏耳的殺害。達味為我們留下不記仇,再三寬恕的榜樣,我們能否像他一樣寬恕傷害我們的人,並以德報怨?只要我們願意這樣做,我們的內心便會充盈上主的愛,孕育出寬恕他人的能力。此外,當我們願意對別人作出施予時,上主必加予更多的賞報,正如福音說:「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路6:38)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願我們以耶穌的教導作為我們的價值觀,學習仁慈對待週遭的兄弟姊妹,好讓他們也能從我們的寬恕和愛中體驗天父的慈愛。 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在三十多天被連串轟炸後,人民傷亡無數,類似阿里的個案彼彼皆是,許多無辜的兒童因而肢體殘缺,身心受創,喪失父母、兄弟姊妹和家園!可是,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卻在戰爭結束時的演說中強調流血及死亡仍會持續。試問:這場以暴亦暴的戰爭到底帶來了甚麼?為何交戰雙方不坐下來,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衝突? 讓我們一起為那些尚未明白上主的愛的人祈禱,願上主使他們藉著基督徒愛與寬恕的表樣,了解在受到別人迫害時,除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外,還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去平息仇恨,那就是以愛觸動對方,以寬恕彼此修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