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臨期第二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多數人會贊同:「主動」勝過「被動」,「主動」比較積極。在評估某人的性格時,「主動」屬於優點,有創造性的「主動」更受欣賞。可是人生中有些事不是等你去做,卻是要你「忍受」。別人對你的不關心、忘恩,甚或一些(不值得去計較的)不公義都要逆來順受;自己的毛病、局限、一些(改不了的)先天的缺陷只能面對現實地去承受,畢竟要承認自己在某方面不及他人。 尼采和不少現代人蔑視這些「被動的」、「消極的」美德,把「忍耐」、「謙遜」稱之為「奴性的」。更為他們所不齒的、被他們視為「惰性的」是「依賴」他人而不自己振作去「爭取」。但有些人根本沒有條件去競爭,說他們懶惰很不公道,如歧視取綜緩金者,排斥新來港人士也就是這麼不公道。 「施比受更有福」固然是金科玉律。但有些人簡直一無所有,怎能要求他們付出呢? 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我們已可看出:「被動」有時是不能避免的,未必是不光榮的。在人與天主的關係上「被動」更是我們的名分。我們的存在、我們的生命是天主從無中創造的;我們的得救是天主白白賜予的。當我們還是祂的敵人時,天父派遣聖子來捨身救贖我們,為我們完成了救恩,祂為我們做了一切,我們一點也幫不了祂。 讀經一說:「你的子女……曾離你遠去……現在天主卻把他們給你再領回來。」我們人能「主動」做的只是遠離天主--犯罪。要回到祂那裡,非祂領導不可。 我們不喜歡欠人人情,算是自尊。但在我們和天主的關係上,不能來這一套,我們注定要欠祂無限恩情。小孩子不會介意在一切事上需要依賴父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的就是小孩子的心態。 在讀經二聖保祿固然讚揚斐理伯城的教友,協助了他宣傳福音的工作,但他還是歸功與天主。他說:「在你們內開始了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繼續予以完成。」開始者、完成者都是天主。 福音裡若翰呼喊說:「你們要預備上主的道路……所有的人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恩!」我們會問:「不是我們該從充軍之地回歸故鄉嗎?要修平的不是我們的路嗎?」當然是的。但這全靠天主的帶領:是祂來到了我們心裡,我們才會回心轉意皈依祂。我們說:「悔改使天主息怒再接納我們。」其實先是天主接納了我們,我們才懂得悔改! 聖奧斯定說:我們的功勞都是天主的恩寵。在禮儀中我們說:我們所奉獻的,原來都是我們先從天主手中領受了的。 這種說法不會使我們自卑嗎?現代的無神論者說:我們貶抑了自己,抬高了天主。甚至說,是我們創造了天主。他們說這話是最徹底的「自我離間」(Alienation):把自己應有的美善放在自己外邊,投射在天主身上;而用這自己造出來的天主壓制自己,為自己的自由設下許多的障礙。 如果一個小孩子說他創造了自己的父母,我們定會感到可笑;如他在雙親前,因他兒子的身份而感到自卑,我們會肯定這是一種罕見的病態。但讓自己的成就沖昏了頭腦的現代人卻堂堂皇皇地信從那些謬論! 將臨期讓我們信徒再次體驗到信仰的福分。我們所期待的救恩,天主已為我們完成了。 上主為我們行了奇跡,我們都滿心歡喜(答唱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