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二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戰勝死亡 主宰歷史


本主日的福音,甲、乙、丙年都一樣,是若望廿:19-31。講述耶穌在祂復活當晚及八日後向宗徒們顯現,祂恩賜聖神使宗徒們能赦免罪過並堅固了多默的信德。

第一篇讀經,甲、乙、丙年都取用宗徒大事錄的三個「初期教會的素描」中的一個(甲年--宗二:42-47;乙年--宗四:32-35)今年丙年是宗五:12-16,指出初期教會的特徵:共融、傳教、奇跡。

甲、乙、丙年各特有的是第二篇讀經。今年是默示錄一章:9-11,12-13,17-19,是若望被放逐到帕特摩島時所見的神視。那時教會已「外受敵人的迫害和敵視,內受邪說和冷淡的威脅」(思高聖經默示錄的引言)。默示錄的目的是「以基督的光榮顯示和最後勝利來堅固那些信德動搖的信友,並鼓勵為信德而受難的義士。」(同上)

那時的教會已走出了最後晚餐廳,已遠離了耶路撒冷的聖殿,如似一隻小船,進入了世界的大海,在?濤駭浪中飄盪。

其實現代的教會也處於一樣的境地:俗化、唯物、無神……。為我們今天的信徒,默示錄的神視也帶來我們所需的安慰和鼓勵。

「我看見似人子的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有金帶。」

安慰和鼓勵全來自這位似人子的耶穌基督。達尼爾先知書第七章描寫祂的地位:「那萬古常存者……賜給似人子者統治權、尊榮和國度,各民族、各邦國及各異語人民都要侍奉祂;祂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永存不替;祂的國度永不滅亡。」

長衣表示祂是司祭(見出廿八:4),金帶表示祂是君王(見加上十一:58)。

這位人子給當時教會的信息也正是我們今日的教會所需要的。祂說:「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默一:17-18)

「不要害怕!」是耶穌復活後顯現時常用的開場白,也是教宗若望保祿從被選的一天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其實我們怕的是甚麼?困難、痛苦、失敗、孤獨?最怕的是死亡!耶穌對我們說,祂徹底地征服了死亡,祂就是生命,永遠的生命。

宗徒們並沒有準備接受復活的大喜訊,但活生生的耶穌站在多默面前,多默才叫出:我主!我天主!

宗徒們終於信了復活的納匝肋人耶穌,憑祂的大能他們行奇跡(讀經一說,連伯多祿走過時的影子也能醫好病人。)

當然更大的奇跡是:這些自己是罪人的宗徒可以做聖神的工具,赦免別人的罪。

默示錄對當時的羅馬帝國作了「神學反省」,也給我們留下了基本的「歷史神學」。歷史是由人的自主創造的,天主不會把人的自主收回。但基督復活後,祂也是歷史的主宰。人的自主一定要作出抉擇:跟隨祂或不跟隨祂。

不跟隨祂而固執犯罪的就自我排除於生命之外,跟隨祂的已不必再擔心要孤獨作戰。祂所帶來的不只是一套誡命,祂更賜給我們力量去實踐。在我們跌倒時,祂還寬恕我們,扶我們重新站起來作戰。

朝向祂帶來的永生邁進,信徒已甚麼都不用怕。世世代代無數脆弱的男女老幼,不畏懼君王的威脅;不投降於世俗的利誘;堅持認基督為唯一救主,以福音為生活的準則。願我們常參與這「被救者」的隊伍!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