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三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痛改前非


四旬期開始時,我們領受聖灰時,神父對我們說:「你要悔改,信從福音!」「悔改」或「痛改前非」(今日福音)是人犯了錯而痛悔改過。

格前(讀經二)說以色列的祖先,雖在雲中、在海中受過洗,但因他們「貪戀惡事」,他們心中抱怨……沒有得到天主的歡心而倒斃在曠野裡。

天主派遣了梅瑟(藉著他)拯救祂的子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個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奶蜜豐富的地方。」(讀經一)但他們心硬,多次離棄天主。他們本是天主特選的民族,結果他們中許多人倒斃在曠野裡。

在福音裡耶穌引用兩件「猝死」的事件,警告猶太人說:「如果你們不痛改前非,也都要同樣喪亡。」

「悔改」主要是「心」的事。犯罪時我們貪戀惡事,離棄天主。悔改時我們把「心」的方向扭轉過來。

那末用死亡來威脅罪人,不是降低了「悔改」行動的神聖性嗎?其實給聖灰時神父也可以念另一句話:「人啊!你要記住,你原是灰土,將來還要歸於灰土。」四旬期和默想死亡,默想死亡和「悔改」有特別的關係。

人的意志生來是為愛「善」,怎麼竟會「貪戀惡事」呢?當然不是為了惡事的惡,而是為了惡事身上的善。其實萬有皆善,天主所造的都是善。但善有等級,善有次序,有靈性的人應該認清這價值的次序而尊重它,把這次序顛倒就是犯罪。

春天來了,大自然彷彿邀請我們去欣賞新生命的來臨:登山、遠足該是多麼好的事!但如果我為了享受這「善」而逃學或曠工,那末我就犯不盡責任的罪。

「性」的滿足是天主給夫婦的鼓勵,幫助他們保持愛情的忠誠,支持他們做祂傳遞生命的工具,並用家庭的溫暖去扶育幼小的生命。但如果人把「性愛」純粹當作洩慾或兩人的自私享受,而忽視婚姻及家庭的崇高意義,那末該是嚴重地違反了價值的等級。

醒寤到自己顛倒了善的秩序就是痛悔。

《天主教要理問答》把痛悔分為「上等」、「下等」。《天主教教理》更好地譯成「完美的」和「不完美的」。「完美的」痛悔,出自對天主的愛;「不完美的」痛悔,是由於「考慮到罪惡的醜陋,以及害怕受到永罰和其他懲罰的威脅,因害怕而發出的。」

默想死亡的作用在於帶我們面對罪惡的醜陋。死亡本身是晦暗的,但它卻能光照我們辨別真善真惡。如果我假設現在要死,會不會發覺自己兩手空空,浪費了一生(如福音裡的無花果樹,三年沒有結果)?

讓我們也談談「克苦」或「克己」,外文作Mortification,「致死」,把我們心中的犯罪傾向致於死地。

犯罪時我們把低級的善放在高級的善之上,貪求一些阻礙我們愛天主的東西,那末痛悔時,我們當然要決心捨棄這些東西。每一個誠實的痛悔也會帶來「定改」,決意不再把價值的秩序顛倒。

我們說過,這些東西也有它們的善,還會誘惑我們。為使我們的定改能成功,我們一定要鍛鋉我們的意志,自願捨棄一些「善」,一些享受,甚至一些「本身不是罪惡,但容易使我們意志軟弱,陷於誘惑的」享受。開砲時,目標愈遠就要瞄得愈高!

仁慈的主再給我們這棵無花果樹一年的時間,讓我們認真當它是最後的機會,不要再冒險拖延了!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