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四旬期第四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浪子回頭的比喻是文學的傑作。聖史以簡潔的筆法,生動地描寫了幼子的離家、遭難、後悔、回家。其實這比喻的主角並不是這位幼子,而是他的父親,那忍耐、慈祥、充滿愛心的父親。 幼子要求父親給他「他該得的」那份財產,這是多麼傷了父親的心!父親並沒有死,哪裡有「他該得的」財產?父親還是忍受了這侮辱,滿足了幼子的要求。 天主造了有自主權的人,人可以中傷祂,祂並不因此收回人的自主。自主權是多麼寶貴的恩賜!也是多麼可怕的責任! 幾天後,幼子動身去了很遠的地方,在那裡過荒唐的生活,揮霍了他的所有。正好那時那地發生了饑荒,他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為他看豬,但連豬吃的東西他也吃不到。 看來好像他運氣不好,但事實上,人離開天主也就只能有這樣的結局。可能在世事上他仍一帆風順,但在心底裡他一定體驗到空虛、失敗、墮落。 浪子開始反省了。想起父親家裡的僕人都能溫飽,而他正在餓死。終於他醒悟了,下了決心,起身回家。 看來,他後悔的理由還是屬於「不完美的」痛悔,他體驗了罪過的惡果才知錯。不過他在心中準備向父親說的話卻已「完美」得多,他承認自己得罪了天、得罪了父,不再配做他的兒子。 講到這裡,比喻的主角--父親出現了。他遠遠已看到回家的浪子(他一定每天伸長了頸,等待著他的歸來),他一見了就奔上去,擁抱他,親吻他,兒子的說話他似乎沒有聽到,馬上叫僕人們給他換上華服,戴上戒指,穿上鞋子,並擺一席盛宴,歡迎他這位死而復生的兒子。 父愛的本能是多麼偉大!但天父對我們的愛更遠遠超越比喻中的父親。當我們還是祂敵人的時候,祂派了祂的獨生子來救贖我們。 耶穌,我們的長兄和比喻中的長兄又多麼不同!比喻中的長兄就是當時的法利塞人及經師,他們見耶穌寬容對待「罪人」,竟大表不滿。耶穌卻接受父的派遣,離開了父家,親自來到這遙遠的地方,來找我們,帶我們回父家。無罪的祂為我們「成了罪」,把我們的罪拋諸腦後,一筆勾銷。(讀經二) 聖保祿從來不說「天主和我們修和」,卻說「天主讓我們和祂修好」,因為祂從來沒有和我們敵對。 我們有時說:「如果我真心悔改,天主就會寬赦我的罪過。」其實更準確地該說:「天主寬恕了我,賜給我們真心的悔改。」 痛改前非是對過去作出交代,接著該是向將來的展望:「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扭轉方向就是背住以往錯誤的方向,而面對準確的方向前進。悔改及皈依是同一個行動的兩個幅度。上個主日我們強調了「痛改前非」,這個主日的讀經已較豐富地介紹新的方向、積極的幅度:皈依天主。 耶穌已帶我們入了福地,我們不該再留戀……埃及和曠野(讀經一)。我們已回到父家,讓我們再不要離家出走,「在上主殿內一日,勝過在罪人的帳棚內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