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基督苦難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十六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定了聖枝主日為世界青年日。每年各自在地方教會舉行,每兩年全球代表在羅馬或其他國際大城市(並為了時間上的方便,轉於暑假)舉行。後來地區主教團也組織了地區性的青年日。亞洲主教團協會發起的亞洲青年日,今年暑假在台灣舉行。 究竟青年和聖枝主日有甚麼特別關係?當年興奮地歡迎耶穌進入耶京的就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手中揮著樹枝,除下外衣鋪在路上,高呼「達味之子萬歲!」熱誠、忘己是青年的特色。 西默盎曾預言耶穌將是(人們彼此)反對的記號。正當耶穌的敵人圖謀殺害祂時,這些兒童和青年站在耶穌一邊,支持祂,擁護祂。在這愈來愈遠離天主的社會裡,教宗希望青年們忠於耶穌。 當不信神的人佔了多數,社會上好像沒有了神一切還是正常地運作時,信神的人被看做異星人,個別的青年要能做世界的光、地上的鹽絕不容易。傳媒的宣傳、同輩的感染很可能使不少青年與這個世界同化。團結是力量,有同一理想的青年,在喜樂的氣氛中,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彼此鼓勵,共同策劃將來,是很需要的。 參與國際性的青年日是寶貴的經驗,能擴闊青年的視野,堅強他們的信仰。這經驗是一股新的力量,推動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 地方教會團體舉行青年日一定有另類的功效,有些甚或是國際青年日沒有的:如分享能更深入,策劃能更具體。 本教區可惜還未開始推行每年聖枝主日的青年日,我希望青年牧民委員會認真研究其可行性。聖枝主日的禮儀絕不會受到干擾,一個隆重的、活潑的聖枝遊行正可以是青年日節目中的高潮。 聖枝主日也是苦難主日。苦難主日和青年又有甚麼特別關係?青年人追求真實,他們知道他們所跟隨的是受苦至死的耶穌;他們有能力了解苦難的種種意義。比如在今年路加福音的苦難中,他們會看出那是天父愛聖子,聖子愛世人的最高表現。在青年的彌撒中,如果可以用一個比較戲劇化的方式表達苦難始末,那可又是另一個高潮。 在苦難主日舉行青年日最適當不過。教宗在二○○○年八月十九日晚對二百萬青年說:「至愛的朋友們,在今天誰要相信耶穌,追隨伯多祿、多默,首批宗徒和見證者的芳表跟隨耶穌,他……在不少情形下幾乎需要作出新的殉道。就是,凡蒙召為追隨神聖導師『羔羊無論到哪裡去,常隨著羔羊』的反潮流的人的殉道。」 教宗在二○○○年八月廿日早上又說:「親愛的朋友們,基督愛我們,而且始終愛我們……我們怎能不感激這位為了救贖我們,不惜走上不可思議的十字架上的天主呢?」青年日的意義就在於引起我們還愛於十字架上的主。 當然為我們信徒,十字架並不是路途的盡頭,跟著來的是復活和永生。教宗多次說過:青年們的青春表現出教會的青春;但教會的青春來自基督。逾越就是生命戰勝死亡。 現代的社會正嚴重地被死亡的文化侵蝕。教宗大聲疾呼:豎起生命的福音的旗幟;這旗幟也就是十字架。願青年們接受教宗的召叫,正如他們十六年前,第一屆世青日上,從教宗手中接過一個大十字,把它抬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