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宗教學部

2004-2005年度
第一學期   #3
牧笛


     2004年9月18日
   照顧自己的需要是自私嗎?   

在教會內我們常聽到:「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愛天主及愛人如己。」(瑪22:37-40),「奉獻自己給社會、給教會」云云。因為如此,便出現「主為首,旁人為次,自己最後」的觀念。所以我們便應處處為人設想,但當為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設想時,便有自私的感覺,因而產生不安。究竟基督徒照顧自己個人的需要對嗎?

照顧自己的需要是滿全「降生」
「降生」是我們的信仰所獨有的,因為天父派遣祂的聖子降生成為有血有肉的人。因而耶穌也有人際關係上的需要:祂需要天父(瑪26:39,42;谷14:36;路22:42),祂也需要朋友(瑪26:38;谷14:34)。
我們人類也有肉身的需要(創2:18;訓4:10;格前12:21),我們所能表現最屬靈的行動之一就是「需要其他人」。

我們的需要使我們謙卑
我們的需要令我們瞭解到我們是"被造者",故須謙卑仰望主,祈求衪鶚畯怍珨搳A這使我們更能親近主及其他人,教我們趨於成熟(弗4:13)。
如果自命優勝於人,那就不承認自己有需要,要向人求助。亞北底亞先知書中的厄東人(Edom)離群索居,他們的狂傲被視為自欺欺人(北1:2-9);就如經上所說的「驕傲自大,使人屈辱;虛心謙下,使人受榮。」(箴29:23)
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任(迦6:5),所以,先照顧好自己的需要是合理的。

我們的需要吸引我們更親近主和人
當一個人有需要,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需要,然後開口向人求得幫助,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滿足的關係。若要給需要的人一杯水,自己首先從泉源喝過水;若要饒恕他人,我們需要先被饒恕。(格後1:3-4)
主不是來救完美(成全)的人,而世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人沒有甚麼需要時,也不會向父祈求。真福八端中,神貧的、飢渴慕義的、為義而受迫害的-就是有福的人(瑪5:3-12)。施與受都是行仁愛的表現,而這是天主所中悅的(瑪9:12-13)。

忽視我們的需要,導致靈性上及情緒上的問題
不注意父所造的合理需要就會受損傷,不去滿足需要不代表沒有需要。壞果子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只是問題顯出的癥狀(瑪7:17-18)。我們須注意我們有哪些心理上、屬靈上及關係上的問題根源,並醫治它,好使我們知道我們的需要是否得到供應或是有所缺乏。

自己的需要得到供應後能幫助我們去供應別人的需要
"供應己需是自私的"這種錯誤的說法對基督徒其實具有一定的誘惑力。大家都希望成為有愛心、關懷別人的人,而照顧己需則使我們淹死於耽於享樂或自我陶醉的漩渦之中。
使自己的需要得到供應之後,可使我們自由地供應別人的需要,而沒有不甘願的心理。個人在靈性上及情感上得到飽飫後,便能歡愉地付出(格後9:6-7)。最能安慰人的是那些己得安慰的人,最能諒解人的是那些被人瞭解的人,最有愛心的是那些接受過愛的人。
罪婦自知有罪,以眼淚洗耶穌的腳,耶穌憐憫她,把她罪赦了。婦人既蒙罪赦,就能多多愛人(路7:47),而同席的法利塞人,看不見自己的缺乏,因此也無去真心愛人。
你也許需要別人助你渡過危難關,或在失落(loss)中得安慰。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在天之父一概都歡迎。因為「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寵,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雅1:17)

   學協通告   

1. 本年度學協會名單 本年度學協會幹事及成員已順利誕生:
會長:姜錦倫(宗三)
副會長:李福生(宗二)
秘書:鄧錦華(宗四)
財政:管慶餘(宗四)
靈修組組長:甄瑞瓊(宗二)
活動組組長:羅文煒(宗三)
學術組組長:李凌波(宗三)
網頁組組長:單耀發(宗四)
幹事:李榮新(宗一),田美娟(宗一),區冰心(宗一)
   梁鳳玲(宗二),何顯超(宗二)
   雷詠茵(宗三),范家鳴(宗三)

2. 學協會週年大會 學協會將於今日4時20分在地下操場舉行週年大會,並舉行新舊職員交職儀式,請所有同學準時出席。

3. 歡送黃鳳儀修女 黃鳳儀修女將於九月底離港放安息大假,一個小小的話別儀式將會在週年大會後舉行,歡迎同學出席。

4. 教會學課程錄影 教會學課程將會全部錄影,同學如有需要,可於學院網頁重溫。

5. 太極班 畢業同學葉冠森樂意繼續指導同學太極,由今天開始逢星期六下午1時30分至2時15分舉行。歡迎有興趣同學參與,費用全免。 難關,或在失落(loss)中得安慰。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在天之父一概都歡迎。因為「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寵,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雅1:17)


閱讀昔日牧笛

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