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宗教學部

2004-2005年度
第一學期   #7
牧笛


     2004年10月30日
   享受生命       【  宗一  陳偉康  】

感謝楊小姐為我們宗一的同學安排了一個交流日,活動順利於十月九日放學後舉行。其中一位師姐跟我們分享時,希望我們不要為考試煩惱,應好好地享受這四年在修院的學習生活。她的話令我反省自己是否亦在享受生命。

這裏所說的享受,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縱情逸樂,沉醉於各種物質享樂之中。身為基督徒,我們快樂的根源是耶穌基督,若要enjoy每一天,我們要問自己是否活在基督中。

享受一詞,包含了分享和接受的意思。分享要求人將自己擁有的東西,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如時間和感情,無條件地給予別人,待別是一些不相識的人。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時會被自己的自私和高傲等人性弱點所蒙敝,而忽略了身邊的兄弟姊妹的需要,又或因太過抱緊物質,而吝於施捨。在福音中慈善的撤瑪黎雅人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故事中的司祭和肋未人雖然最早看見受傷的同路人,但基於害怕和自私,他們竟無動於衷,不加援手。相反,一個不被尊重的撤瑪黎雅人,反而因着憐憫,拋下一切歷史、民族和心理包袱,勇於付出自己的時間、金錢和愛心,拯救這個他原本大有理由不去幫助的人。

同樣地,去接受別人,特別是那些不相識的人的幫忙時,亦需要很大的勇氣和信任。在撤瑪黎雅人的故事裏,如果受傷的那個人是清醒的話,不知他會否願意接受這個他以往看不起的人的援助,因人很多時會受制於本身的自我和虛榮中,怯於接受別人的幫助,誤以為這代表自己的無能。

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少不免要與人接觸,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enjoy箇中的「享」與「受」嗎?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放下自己,不要被個人的驕倣、虛妄、自私和貪貪婪所控制,以至喪失了自由,藉着基督,我們才能從人性的弱點中釋放出來,度聖善的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看,享受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要求我們先付出,然後我們會發覺由此而得來的是一份更大的福樂。相信曾做過義工的朋友都會有此感受,當我們付出時間和心機去服務別人時,到頭來獲得最大得着的就是你自己,因為在過程中,天主已賜給你一份意料之外,用錢也買不到的恩惠 -------- 平安。正如聖路加福音12章33節所說:「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

願我們每天都能真正享受生命,以報答天主賜給我們的這份恩寵。


閱讀昔日牧笛

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