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經常強調社會需要和諧穩定,發展經濟。可是,假若和諧穩定背後掩飾著施政的不公義,我們又應如何面對呢?面對社會上不公義的情況,不少人都是襟若寒蟬,甚至指反對者是攪事份子。最近看了桑恩一本名為《褔音與和平抗爭》一書,頗有啟發,故節錄其文與大家討論。桑恩首先引用福音指出,面對不公義甚或暴力情況,我們都不可以暴力回應,因為天主是公義和慈愛的,對我們的仇人也要以愛相待。但面對社會上不公義的情況,我們亦不應消極被動,無動於衷。
桑恩提出了積極非暴力主義去對抗不公義現象。面對不公義現象,我們之所以變得消極被動,是因為我們恐懼因起來對抗所帶來的後果,可能會產生一種無助感或無奈感,慢慢變成順民。這種消極被動只會助長不公義現象的持續及擴展。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呢?甘地提出了以真理及靈魂的力量。對於基督徒來說,更可加上公義的力量,愛心的力量。桑恩主張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不公義現象,要勇於面對,不單要解放它的受害者,還有那些在事件上的主要負責者,即解放受壓者及壓迫他人者。我們把作惡者與他們的惡分別開來,藉著改變他們的態度,改變不公義現象,並使修和得以成為可能。
這種以愛、寬恕及修和的態度去面對社會上的不公義現象,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的。我們的信仰強調「仁愛」與「公義」;「仁愛」基於「公義」,「公義」也彰顯「仁愛」,也正好印證「信仰生活,生活信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