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員的心聲
【
孺子牛
】
|
|
「傳揚福音」、「宣講信仰」、「播種仁愛」……這都是基督徒常掛在嘴邊、耳熟能詳的詞語。然而,傳教是否如此簡單?是否那麼容易?還記得上學期修讀黃國華神父任教的「宗徒大事錄」時,神父提到宗徒為了讓世人認識基督,便針對傳教對象的不同文化、宗教、歷史背景而使用不同的傳教方式。例如保祿在雅典傳教時,就是忽略了受眾的文化背景而提出「未識之神」、「復活」等概念,最終招致雅典人的冷言拒絕。究竟我們在傳教的經驗中,有沒有出現同樣的情況?
過去,我對於傳教總有點抗拒,認為自己的信仰根基未穩固,所以常用不同的藉口推辭。今年,我抱著學習的心態,首次成為堂區的傳道員,教授成人慕道班。其實,以往我曾在學校的慕道班作導師和陪談員,但傳教的對象都是青少年。現在我要面對的是成人,而且他們年齡差距甚大,小的二十多歲,大的七十多歲……究竟我要用甚麼方法傳教,才令他們聽得懂、感受到天主的臨在,以及信仰帶給我們的喜悅?
或許我太習慣中學的教學方式,常在短短一小時內完成很多課題,說話速度猶如機關槍般。可是現在我的聽眾並不是中學生,而是來自不同階層的慕道者,我常提醒自己要減慢語速,改變說話的習慣。另外,自己的人生閱歷相比慕道者少,要將教理套入生活,同時又要令他們引起共鳴,對我來說的確有點困難。只怕自以為出生入死的經驗,對別人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的小事。而我認為最困難的是要決定教授內容的深度,由於大家來自不同背景,接收程度也不一,究竟我在顧及各人背景的同時,應怎樣有效地將信仰介紹給慕道者?
成為成人慕道班導師後,我更佩服初期教會的宗徒們,他們雖然遇到語言、文化等差異,但仍願意為基督作見證而四出傳教。現在我要面對的也只不過是二十多個慕道者,難道比初期教會的運作更複雜、更困難嗎?只希望透過祈禱、學習和嘗試,自己能成為一位既有熱忱,技巧亦熟練的傳道員。
| |
|
畢業同學會簡介
【
畢業同學會
】
|
|
不時也有在讀的同學會問:什麼是畢業同學會?畢竟,這幾年畢業同學會和在讀同學的接觸較少,難免有點「生疏」,以下是有關畢業同學會的「官方」簡介,希望讓在讀同學,特別是宗四的同學,可以對畢業同學會多一點認識;因為你將會是我們的一份子﹗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畢業同學會是一個非牟利團體,是由畢業於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課程的平信徒所組成,宗旨為團結畢業同學,以達培育信仰及支援教會培訓工作之宏效。
一九八九年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開始接受平信徒報讀宗教學士課程,而第一批畢業生有感應學以致用,為教會的信仰培育和神學普及化工作出一分力,發揮酵母的作用。他們明白要執行此艱巨的使命,實需要彼此的團結及扶持,故此創立了「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畢業同學會」。
多年來,畢業同學會為達到服務信仰和教會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團結畢業的弟兄姊妹,希望透過彼此的交流和信仰培育的工作而擴?服務教會的空間。藉著過去的努力,我們為服務信仰開拓了不同的新領域,例如與不同的教會機構及堂區舉辦講座、參與澳門教區神學普及課程等。
在二零零零年,我們為了讓畢業同學會成為一個持續自我培育、彼此鼓勵、共同分享的團體,於是製作畢業同學會的網頁,並取名為「論盡神學」網站,為探索教會使命的多元,提供一個集訊息支援、行動實踐和經驗反省之園地。網頁建立的目的是為提供一個互動的平台讓各人作信仰或神學交流,深化靈修及神學方面的反省,並推廣神學普及化,以達致服務信仰的目的。
在二零零三年,畢業同學會成立了「論盡神學出版社」,目的為推動教會的文字福傳工作,因為我們深信文字對福傳的重要性,而本地出版有關天主教信仰的中文書籍,為數並不多,故希望為有意以文字作福傳工具的人提供一個出版的平台,特別讓一些弟兄姊妹以文字與別人分享信仰的點滴經驗。
在日後的歲月裏,我們仍會繼續努力,在天主的引領下,作多方面的嘗試,以求能發揮地鹽世光的精神,讓更多人獲得福音的喜訊,讓更多平信徒的信仰得到深化。
| |
|
07聖母月玫瑰經的團聚
|
|
五月份是聖母月,在整個月的星期六大小息(4:20pm)裡,讓我們在聖母岩前,以玫瑰經團結在一起,為世界和各項需要代禱。
以下為每次負責的班級:
5月5日 宗三班
5月12日 宗四班
5月19日 宗一班
5月26日 宗二班
| |
|
編者的話
|
|
各位同學,
「投稿、投稿、投稿」在這一學年裡,我見人就請他們投稿到<牧笛>去。縱然長氣若此,稿源卻從未寬鬆過!但在寫這段「編者的話」時,我卻是「信心十足」的,因為我知道直至六月十六日星期六,這個三條六的日子,我將無所懼怕,因為我已肯定我稿源充足。一來畢業同學會將於五月下旬開始招收新會員,她們希望在招收會員前,做點文字宣傳,故此將會連續供三至五篇文稿,談談幹事的心聲。二來我們於六月十六日後便不再?登新文稿了,因之後的篇幅會用來重?入圍徵文比賽的作品,以便同學重?後可向班代表反映心水文章,好讓班代表代為投票。有關徵文比賽總決賽的詳情,會在下期公佈。
主佑
<牧笛>編輯委員會啟
editor@hsscol.org.h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