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 2013年度
# 8
2012年11月3日
   生活的反省     【 宗二 龐永權 】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 這是人的選擇,對已認識基督的人是一生的嚮往,但對於未有宗教歸依的人似乎是遙不可及、不可希冀。可惜這並不是人不能擁有,而是不願意去了解究竟自己需要些甚麼。

香港人出名拼搏,打拼生涯自三歲開始,成長後仍是每天打拼,希望能闖出一番事業,信自己不信他人,是多年來修煉得來的「上乘武功」,亦成為很多人的職場生存之道。父母教導十六層屋邨長大的孩子,灌輸同一思想,做人一定要出人頭地,能夠有樓有車那就不會給人看下去。當人到了三十,自然亦培養了一份自信,相信凡事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便可達成。當初這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但當人再到達某一階段,就會思考人生的意義,何謂「是」與「非」、「黑」與「白」、「對」與「錯」,看上已變得模糊不清。仍然有不少人都認為上司喜歡的就是「好」,上司黑面便是錯。過程或手段是否「公義」及合乎真理的良心似乎是上一世紀的事。近日聽聞辦公室流傳有一說法,「升職不是靠破案,檢獲那麼多毒品難道你希望外國人感覺到香港是毒品轉運中心嗎?」這說法的背後動機,無論隨後的破案數字是否真的下降,說話的人肯定是將自己的仕途放在滅毒的重要性之上。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結構的罪性(Structural Sin)源自人的自私和黑暗面。

在工作中很少人將「公義」放於考慮因素當中,若一心想超越別人以達至「能人所不能」,談「公義」可能會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將公義作為處世之道並不容易,執法者為爭取上司的讚賞或避免犯錯而往往傾向盡量增加被告人的數目,而不願意考慮涉案人在該環境下是否應負上道德上的責任。除了「做多錯多」之外,還有「想多錯多」,良心的反省看似是都市人的禁忌。良心本來天主賜給人得天獨厚的禮物,但現實的環境使人不敢面對自己的良心。作為基督徒,既然知道是天主所賜,確實應該透過個人的行為和決定在日常生活中作公義的福音宣講。並藉著「憑了對良心的忠實,而同他人攜手合作,以探求真理,並在真理內,解決私人和社會生活所掀起的道德問題。 」

將生活交托於天主確實不容易,但肯定是一件可行的事。在一次工作午膳中遺下了一份重要文件,當晚己兩次致電酒家詢問有否拾到遺物,答覆都說沒有。到了翌日早上,心知不妙,覆查文件的重要性,發覺非處理不可。於是第三次致電酒家問有否拾到遺物,答案仍是沒有。在無可選擇之餘決定跟上司說要外出一趟。於是花了四十五分鐘乘車由港島到上水,我在車廂中向天主祈禱,將這件事交托於天主,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願意把自己的理智和意志交付於天主手中。心想如結果真的找不到,亦會憑良心向上司如實報告,當然後果可能是嚴重的。到了酒家,我第四次問經理日前有否拾到遺物,答案仍說沒有,於是我走到日前坐的位置查看,食客親切地對我說他們已由七時一直坐在那處,並沒有發現有物件被遺下。後來我拖著沈重的腳步行到門口那位經理面前,問她日前的垃圾掉了沒有。坦白說此舉是多餘的,因為就算她說有,我也無能力處理酒家一整天製做出來的垃圾。在絕望之際,我忽然留意到她猶疑了一會,她的眼神突然轉移到收銀處,她一聲不響便步向收銀處,她匆匆一瞥便從收銀員的左邊上方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疊紙張,我心按不住大叫:「就是了,感謝天主!」我認出那個文件夾。「是不是這些?」她問,我連聲向那經理說:「唔該晒、唔該晒……」她卻向我道歉並解釋員工忘卻為這文件登記。在我離開時雙眼差點掉下淚來。是吧,天主不是正在安排嗎?我不是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天主嗎?生活的反省不斷豐富自己的信仰,只要人依照良心做好本份,其餘放心讓天主帶領,無論甜酸苦辣,都存有感恩的心,基督徒的平安便由此而來。

神父提醒我們,人到最後一刻要問自己有否愛天主及愛人如已,這句說話幫助基督徒不斷自我反省。神父的說話令我想起一位聖母軍英雄愛德閨,她為基督徒留下一個好榜樣,「棄絕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若果基督徒都能夠學習愛德閨的精神,相信天國臨現人間的日子並不遠矣。

淺信的人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