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2016年度
# 04
2015年10月10日
  香港。宜。居。不。宜。居。     【宗三 Francis Shu】



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曾在2015年8月份公佈今年世界宜居城市排名,墨爾本連續第五年奪得世界最宜居城市的稱號。它靠著出色的醫療保健服務、高效的教育體制和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而奪魁。香港在排名上比去年大跌15位,降到了排名46。根據報導香港宜居程度下跌,主要是過去一年受到“佔領”行動影響,當時香港部分地區連月陷入停頓,加深人們對社會穩定憂慮。其他大城市排名的下跌,據說歸咎於“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以及塞車等公共交通問題。” 有些先進的城市小幅下滑,主要源於恐怖襲擊案間接令生活質量的下降、持續的經濟危機和不穩定局勢。被公布的研究注意到“暴力事件和不穩定的政治局勢 (對城市吸引力)帶來的影響”。

從這些研究的報導,有些要點並不難察覺,所謂圍繞的影響因素實在離不開人心中的最基本的尺度,就是渴求能安身立命之所,宜居之處即人之間做到病弱時得到應有的相互照料,對人成長及發展可達到合理的培育機會及安排,在所居住的地方可發揮潛在的能力及機會。這消息不是刺激自己想著移民,但令自己再一次想起,實在不必要成為一小撮能過著富貴生活的人,其他要珍惜的還是人類社會能彼此尊重友愛,守望相助,並能和諧安全地生活。

我從小便知道父親年幼生活無依,內地解放後便移居到香港幹活,才會有我這一代在香港出生和成長。雖然父親已經不在塵世,目前能享有相對自由的生活的條件,跟他移居香港的抉擇有直接關係。生於斯,長於斯,我卻在人生中從沒認真地去想一下宜居的城市或地方,但香港近來的轉變,卻提醒人理想的居處皆不是必然恆久和隨手就得來。

近來我也會偶爾地夢想能躲避一下不理想的政治社會生活狀態;若當真想想,在社會、團體及機構中不滿的事情,不會是一件容易地數算完的事情。不過生活於此地便需暫且面對在各處踫到未盡善的事情,不能奢望它在一夜之間改善,只寄望它不變得更差或更不宜居住。可是不信任別人或要求自主行動的爭拗似乎仍然不斷在香港社會每個角落蔓延或重演,有時若能放棄較急進的意見表達方法,在可改善之處,共謀善策,或許可逐步實現改善彼此居住或生活的條件。同樣在團體生活內相信一樣可奏效,因為「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5:9) ,這是一份主內的真福。

今天信息流通之快,可算是前所未有,我們不須出外也知道世界仍有十萬計的難民逃往歐洲尋覓最基本的生命保障,問題嚴重至成為危機一點也沒誇大;仍然有無數的人為了逃避戰禍,正在找他們「宜居」之處。在此時此刻,能否作出仁愛公義的行動是世界領袖的挑戰。這也觸動世人更需多點愛,關懷和憐憫,「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5:7) 相比外面的世界,香港仍不盡是壞透的地方,寄望抱有理想的人,想創建更好環境的同時,與別人好好合作交談,方可建樹未來更宜居的香港,這時代似乎最迫切需要的不是謾罵和批評,而是人心的轉化。和平之后,請為這片充斥撕裂分化的地方,向仁慈的天父特別的代求,賜予人心中真正的平安。

從學習中我們也確懂得天主因著滿盈的愛而創造這世界,人類當奉召彼此和平共融地相處。基督徒在人的交往中,可好好用著天主賜下的信德和愛德,成全自己,去愛及去憐憫有需要的人,在言語及行動中去延續天主的創造,促使一個更宜居而趨於和平的社會環境,更和諧友愛的人類大家庭;但願聖神助佑我等不斷努力去實現天國。然而無論我們居住的城市變得好與壞,我們在信仰中仍是懷著比這地上宜居城市更宜「居」的地方,「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斐 3:20) 那就是與基督一起在光輝永恆的新天新地,這是我們永不失落的希望。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