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2018年度
# 05
2017年10月21日
  慈悲與公義     宗一 Peter Fung

天主是愛(若望一書 4:16節),而「慈悲」就是「愛」的第二個名字 (cf. St John Paul II, Dives in Misericordia 1980 V, 7)。 祂既是一位富於慈悲,緩於發怒,但卻又是如此公義的天主。這個看似是矛盾的特質,正正就是我們真實的,可愛的,天主。

讓我們從「起初」看看這份人神的交往,如何孕育出這篇如詩篇般可歌可泣,愛得難捨難離的救恩史。天主從萬世之初,已決意在祂的「愛」內創造了「一男一女」(創 1:27),亞當和厄娃,互為伴侶,在天主給予的「自由」內,運用他們的「理智」去明白,並以「意志」去揀選,學習以愛的「服從」去抉擇,來回應天主愛的召叫─就是按照天主的說話而生活,管理萬物,生育繁殖,並遵守天主給他們唯一一條的訓令:「樂園中各樹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創 2:16-17)然而,原祖父母沒有信賴遵從天主的訓令,反而相信了撒旦﹝墮落天使因「嫉妒」而使原祖陷入死亡(天主教教理391,智2:24)﹞的謊言「你們決不會死!」(創3:4),濫用了「自由」而作出「反叛」離棄天主的選擇,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妄想成為天主,渴望「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創3:5)。可以說,原罪的真根苗就是驕傲,而「驕傲的開端,始於人背離上主,始於人心遠離自己的創造者,因為驕傲是一切罪惡的起源」(德10:14-15)。

犯罪的結果使亞當頓時失去了他原先擁有的「原始聖德和義德」。從此他及整個人類便喪失了原本享有的超性恩寵如:

1. Infused Science﹝這知識的恩寵是因天主「賜給他們理智、唇舌、眼目、耳朵和能思想的心,使他們充滿知識與理解力。給他們創造精神的知識,使他們的心富於辨別力,使他們能分別善惡。天主又把自己的靈光放在他們的心中,為將自己偉大的工程,顯示給他們。」(德17:5-7)並帶這些飛鳥和各種野獸給他們命名(創2:19)﹞,

2. Impassivity﹝這恩寵是免除痛苦和不幸,「天主將人安置在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創2:15), 管理萬物,而工作並不感疲慮(創3:17)。﹞,

3. Immortality﹝這恩寵使人免卻死亡,而人自由意志的試探也在於此「眾多的選擇當中」唯一一條不可超越的界限:「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cf. 創2:17,The Second Synod of Milevi (a.d.416),The Sixteenth Synod of Carthage (a.d.418),The Council of Trent DS1511﹞,和

4. Integrity ﹝這恩寵使人的感官 (sensuality) 完全順從 (perfect subjection) 理智 (reason),身體順從靈魂,人的意志也順從天主。 因此,「男女二人都赤身露體,並不害羞」(創2:25)﹞(cf. Charles Belmonte, Faith Seek Understanding Vol 1 Ch.33, Art 24b) ─因而墮進了無知,痛苦,死亡的權下,和私慾偏情的犯罪傾向境況(天主教教理405)。然而,受造界的秩序雖遭嚴重擾亂,但仍然存在(天主教教理1608)。

因一人的過犯,整個人類由於「人類的一體性 」都被牽連在亞當的本罪內,就如牽引進基督的義德內一般﹝正如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羅5:18)﹞眾人都「感染」了這原罪,即承襲了這個喪失恩寵的狀態...原罪的傳遞是一個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的奧秘。但這罪損害了人性,他們則在墮落的情況下把受損的人性傳衍下來。這罪將藉傳宗接代 (propagation) 而遺留給整個人類,就是傳遞一個缺乏原始聖德和義德的人性(cf. 天主教教理 404)。富於慈悲的天主(厄2:4),從沒有捨棄罪人,並以善勝惡(羅12:21)─即亞當的不忠信 (unfaithfulness),雖然祂以痛苦﹝構成限制罪惡損害的良方(教理1609)﹞及死亡懲罰了犯罪的亞當﹝一生日日勞苦才能得到吃食(創3:17)﹞和厄娃﹝懷孕的苦楚,在痛苦中生子(創3:16)﹞,卻在人犯罪以後,以「慈悲的愛」作出超越「公義」的行徑 [God acts mercifully, not indeed by going against His Justice, but by doing something more than justice (cf. St. Thomas, I, q21, a3)],為整個人類安排了救恩計劃﹝「天主對蛇說...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創3:14, 15)﹞。天主的「慈悲」更顯露於祂給了人「時間」讓人在時間中完善自己,作出適當的決擇﹝但天使「自由意志」的試探只得一次, 而且是無可挽回的決擇,也不可能侮改(天主教教理393)﹞,「直到...歸於土中」(創3:19)。最後,在逐他們出伊甸樂園之際,「天主為亞當和他的妻子做了件皮衣,給他們穿上」(創3:21),可見上主天主對人的憐惜,忍耐,仁慈和對「人性尊嚴」的關懷,充份展現了祂的慈悲和神聖眷顧 (Divine Providence),即祂的「全能」從亞當的惡中引出善,給人類預備了默西亞,即救主耶穌基督─「慈悲」的誕生。「然而富於慈悲的天主,因著他愛我們的大愛,竟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使我們同基督一起生活─可見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厄2:4-5)。

慈悲是天主最大的屬性和完美 (attributes and perfections)(cf. St John Paul, Encyclical Letter, Dives in Misericordia, VII, 13)─祂的自由和慷慨 (His liberty and generosity) 的行徑超越公義可見於此:「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罷!我願意給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瑪20:13-15)。

回顧以色列子民的背信棄義,朝拜邪神的歷史,更突顯上主天主的慈悲。讓我們看看舊約中兩個有關慈悲的希伯來詞語 (cf. St John Paul II, Dives in Misericordia, footnote 52):

1. Hesed 男性形的愛─忠誠於自已 (Fidelity to Himself),對祂所愛負責 (Responsibility for His own love),寬恕之果實 (Bearing the Fruits of Forgiveness),恢復恩寵和建立內在的盟約 (Restoration of Grace and Establishment of Interior Covenant),忠信 (Faithfulness),恩寵 (Grace) 和愛 (Love);當以色列子民不能找到任何理據,即從盟約中的司法承諾和義務,去哀求天主時,他們唯有依賴天主的「忠誠」(Fidelity or Faithfulness) 於祂對自己的承諾,以寬恕他們,拯救他們─因他們深信「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出34:6),「如果我們不忠信,他仍然是忠信的,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弟後2:13)。

2. Rahamim女性形的愛─良善 (Goodness),溫柔 (Tenderness),忍耐 (Patience),體諒(Understanding),敏於寬恕 (Readiness to Forgive), 母性的神祕力量 (Mysterious Power of Motherhood): 救援免於危難 (Salvation from Dangers),寬恕罪過 (Forgiveness of Sins),滿全承諾與希望 (Fulfilment of Promise and Hope)﹝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依49:15)﹞,和無敵之愛 (Invincible Love)﹝我要治療他們的不忠,我要從心裡疼愛他們(歐14:5)﹞。

在末世時期的完滿實現時 (eschatological fulfillment),慈悲將會被揭示為愛 (mercy will be revealed as love),而在短暫過度的人類歷史,即同時是罪和死亡的歷史中,愛必要被揭示為慈悲 (love must be revealed above all as mercy),並務必予以實現。(cf. St John Paul II, Dives in Misercordia, V, 8) 而慈悲與公義奇妙地相遇於十字架之上,因天父的「慈悲」,賜下了祂唯一親生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取了奴僕的形體(斐2:8),藉祂對天父「謙遜」貶抑自己(斐2:8)「服從」聽命至死(斐2:8)的愛,並藉祂的「苦難和聖死」滿全了「公義」,賠補了人類的一切罪過,「奇妙地成就了以祂的苦難救贖了整個世界的奧跡」﹝The mystery of the redemption of the world is amazingly rooted in suffering (cf. St John Paul II, Salvific Doris, 1984, VII, 31)﹞, 而祂的復活更一次而永遠地扭轉了人類的悲慘命運,「使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這個「信祂 (believe in Him)」指向一個嶄新的幅度,正如耶穌對那個法學士說:『「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路10:36-37),就是去成為別人的「近人」,一位富於「慈悲」超越「公義」的撒瑪黎雅人,一個活出基督徒大憲章「真福八端」的「近人」。這一切當從心開始,﹝ 而「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5:8)﹞。天主藉聖言,聖事,聖傳,教會訓導及正統的信德聖化心靈,使人的理智與意志漸漸日趨配合於天主的聖善,而人藉「祈禱結合於聖言」(Lectio Divina),勤領聖事及賴聖寵的助佑,努力回應並著重培育「心靈的純潔,身體的純潔,及信德的純潔,祈望不斷奮鬥而活出:1. 愛德,2. 貞潔,及 3. 熱愛真理及正統信德 (orthodoxy of faith) 的生活─﹝如此因信而順從天主;因順命而正直地生活;因正直地生活,而心裡潔淨;因潔淨他們的心,而領會他們所信的(聖奧思定,《論信德與信經》10,25:PL 40,196)﹞」(cf. 天主教教理2518)。達致「心裡潔淨的人」耶穌給我們許下了,面對面看見天主這榮福直觀 (Beatific Vision),並相似天主,因為看見就是擁有天主一切可以想像的美善:「就是福樂, 平安和彼此共融的永不枯竭的泉源」(cf. 天主教教理1045)。心地純潔是看見天主的先決條件。它使我們從今天開始,就按照天主的觀點去看,幫助我們察覺到天主臨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細節當中,並以愛德去接待別人,視他們為天主的子女,最終熱愛成為別人的「近人」(天主教教理2519)─像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 般慈悲。

天主是富於慈悲,又公義,我們是活於祂慈悲所彰顯的人生旅途中,善用有限的時間,學習成為祂慈悲的使者,成聖自己,將這份美好的禮物和喜悅與身邊的人分享,成為別人的「近人」。讓我們一起回到父家。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