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過得很快,四年宗教學部的時光,只剩下大半年,這可能是我最後的一篇《牧笛》。以這篇《牧笛》記錄三年多的學院變化,似乎是不錯的題材。
還記得當年當宗一學生的時候,最先要見學部主任,那時是周景勳神父。周神父很和藹,很有牧者及學者風範,我感覺好像天主已安排了一切,我只要跟隨祂而去,祂洞察一切細密的事。在學院,我接觸過的神學生,都是帶有一些天主的奇妙引領而來,這好像是我們的共通點。
宗一時當了班長,更成為學協的《牧笛》幹事。初做《牧笛》幹事時,《牧笛》的電腦檔案是靠電腦素描器素描出來的,質量不佳。後來了解了容小姐用的設計程式後,就發覺可以輸出電腦檔案,其質量與打印本相同。有了此輸出的電腦檔案,電腦檔案的質量有所改善,《牧笛》的核對流程也可以在網上經電郵往來辦妥,快捷方便。
到了宗二的時候,我才發現《牧笛》原來一直被一位畢業同學放上學院的網頁,他就是何奇耀師兄,而且已經做了十年。這時正值學協的網頁重寫,由我班同學 Daniel 負責推動,找來畢業同學 Teresa 負責重寫,目的是運用現成的網頁編寫工具,令將來學協網頁的維護及更新更為方便。至此,把《牧笛》、會議議程、活動相片等放上網的工作就變得簡單。
到了宗三,宗教學部轉換了學部主任,由呂志文神父擔任。呂神父總給人謙虛的感覺,在學術上也有不錯的造詣。同學們在生命倫理的科目上要加把勁!
另一改變是茶水房。當年剛畢業的宗教學部同學,深深感受到天主對他們的慈愛及眷顧,捐了一筆金錢給學院運用。學院就運用了這筆金錢來重新裝修茶水房。在裝修之前,茶水房內靠牆放有布沙發,同學與教授們坐在布沙發上聊天。那時有一個大雪櫃,冰箱內有微波爐食品,曾是一些同學常用的晚餐,他們都坐在沙發上進食。裝修後搬去沙發,換上卓椅,更裝上冷氣,同學進餐或作小組會議就更為方便。
另一大改變是港鐵南港島線通車,這大大地令同學在往返放學院上更為方便。在通車前,香港仔隧道在星期六下午及黃昏都經常車多,同學們在星期六往返學院也常受塞車之苦。在通車後,交通問題也得到解決,報讀宗教學的學生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學生籌辦的校車也正式結束,以往校車在星期二及星期四晚,在放學時間接送同學往銅鑼灣、紅磡火車站及九龍塘站。
還有一改變在聖神修院,那是修院牆上的壁畫。以往的壁畫表達人在不同的境況中,基督都是人生活的中心,天主也與人保持一份親密的關係。而新的壁畫就帶出在聖神內的共融,眾信徒都要領受聖神,在聖神內作教會的團體生活,並將福音帶到全世界。
到了今年宗四,雖然未完成第一個學期,但已收到學院的消息。學院將在課室中安裝桌上電腦,以替代現時的筆記型電腦。同學們需要搬電腦上落課室的時代也將成為歷史。
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發生了的事情不止這些,然而這些事情都可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有否加深?我們對天主的委身有沒有更明確?我們對於自身基督徒的使命有沒有覺醒?主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