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讀了四年宗教學,心中一直都在想,「神學」和我的生活有甚麼關係? 如果沒有生活的實踐、沒了內化的行動,其實讀與不讀真的沒有甚麼分別!完成宗教學學位或許多了一個名稱,於信仰成長不必然有直接關係。
為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讀鄺修女的恩寵學,在課堂中修女講述人可從與萬事萬物中,找到天主、感受到天主的無限慈愛與眷顧。但這份感悟,人需要有一份寧靜、經歷才能體味。的確在出來社會工作後,總無法避免每天的忙碌生活,為口奔馳,更遑論有充足的休息或有一寧靜的心境去體會天主的感賜。在這種情況,我更需要有自己的一片清靜的地方,去反省、沉澱所遇到的人、事、物, 對自己的影響。
直到婚後,婚後與太太居住在一間由祖父所建的寮屋,這所房舍依山而建,屋外有一塊山田可耕作出產時蔬,在旁亦有一小河,流水潺潺; 日出日落,總有百鳥齊嗚;晚上更有一蟲聲和應。如此環境,有天籟之音環繞,實令人一洗生活、工作上的壓力。更有一個清靜的地方,安頓自己的生活。
在這地方居住,當然是好,但作為「樓上」人,總需時間適應新生活。無論出入、煮食都較以往不便。就如簡單的油鹽物品,都得花上二、三十分鐘購買外,還需走上「半山」才回到家中。這個生活處境,令我對「現代城市」生活模式有所反思。
1) 我想「方便、快捷」總掛在現代人的嘴旁,但究竟「方便、快捷」是何目的、是何意思?特別在手機的年代中,人們總是機不離手!手機已侵佔了人類的生活,沒了手機人總會不太自在,更甚的沒有了手機,人不太會與人溝通。有時外出用膳,總看到「同台食飯各自修行」的情境,他們的世界就只剩下了手機。
而我居住的地方沒有光纖網絡,與外連繫得靠手機網絡,但因有山勢的阻隔,訊號不是太過穩定。如翻風落雨,訊號有時更會因而終斷。或許有人會說我所住的是個「鬼」地方。但我十分珍視這種「不便」!每天回到家中, 我與太太真的可以過一種脫離工作,過著不被打擾的生活。可以彼此連繫得更深,建設自己的「dream house」。
2) 在短短的三個多月裡,每星期六、日是我打理自己的農地的日子,每每由處理土壤、除草等,體驗到「粒粒皆辛苦」,無論天氣如何日曬雨淋,都要照顧好自己所種植的蔬果。當自己接觸更多的自然環境時,更會體驗到人對世界的破壞。當我們居住在大廈裡,被堅固的牆壁保護,有不斷的水、食物、冷氣所包圍,外邊環境其實已變得不再是我們所認識的。從前所聽到的春季多雨,到最近數年已不是一個必然的事!與鄰居的長者傾談,也說香港能夠種植的時間、收成都不及往時,香港四季更比以往反常。
作為一個基督徒,常聽到的是活出天主的召叫!但究竟天主要我作甚麼?也想到鄺修女所說的「從萬物中看到天主的恩寵」。為我,回應天主的召叫很簡單,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為最小的做一點事情,為這養育萬物的地球作一點回報。從衣、食、住、行中,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家園, 一個天主交給人管理的好地。雖然能夠做到的,是非常渺少。但當走近這自然, 不但體味到人的渺少,更體味到天主從萬物中的引領、照顧。渺少更讓自己從心的走近天主,改變了對環境的破壞。因減少了生活物質上的依賴,更讓自己更體會到天主在生活中的恩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