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2022年度
# 14
2022年1月22日
  從哲學跨進神學的門檻    宗1 John Carmel

完成兩年的日間哲學,求知慾的驅使,渴望對信仰進一步的認知,繼續進修神學。因為工作,須要選讀夜神(宗教學),返回一個既熟悉但又陌生的環境,這是日與夜的對比、日校與夜校不同的學習氣氛,在起初是有點不習慣。幸而工作(日間)和讀書(晚上)是我過去多年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快適應,亦感受同學間互相支持和關心。過去是忙於與工作有關的進修,近年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學習。

友人問:既與工作無關,若喜歡讀書,自學不可以?何必辛苦晚上趕返校上課,損失家庭生活時間,還要受考試和功課的壓力。 我回覆友人:這是有系統學習與無系統學習的分別,我是選擇前者,也要感謝家人的支持。誠然,每次考試都有點壓力,但壓力正好是一種動力,推動自己認真學習,為我來說,成績反而不是重要。

轉眼間,已完成一個學期的宗教學課程,對於一個只有點信仰基礎的我來說,所接觸到的一切信仰知識,是感新鮮,絕對帶給我新的視野,對信仰的認知有所提升。這正如著名十一世紀神學家聖安瑟莫(St Anselm)名句:「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鼓勵信徒兼備信仰與理性,簡言之,基督徒要理解他們所相信的。

學習哲學,讓我初步認識了過去二千多年不同哲學家所理解的世界,由認識眼前一個具體事物開始,到認識超越的形上世界,這一切,到最後是認識真正的自己。哲學家努力的,是希望可以為人類建構一個美善的人生。但這一切都受限於「人的本性」,無法完全理解無限的宇宙。要達到最圓滿美善的生命,一定要在信仰方向去尋找。教授常提醒同學們,哲學家推理出來的天主,或稱創造者,與我們信仰的天主不盡相同。哲學是無法完全表達天主的內涵,唯有藉著天主的啟示,我們才能略略窺見衪的奧秘,但不是完全知曉。

天主啟示祂自己,讓人認識,你只要相信就得救,還須要讀神學? 是的,進天國不要求有什麼學歷,得救唯靠信德,「凡信的人都可成義」(宗13:39)。但人的本性是渴求認知(“All men by nature desire to know”, Aristotle),特別是與自己生命有密切關係的天主,自然地渴望認識祂多一點,這就是學習神學的目的。神學課程從多方面去了解天主的種種啟示,我們不能直接看到祂,只可透過祂對人類不同方向的種種啟示去認識祂。

宗教學是一個四年制課程,現在是剛起步,有信心完成它?實是不敢肯定,但目標是明確。行山是我喜愛的活動,它帶給我啟示。當起步時,若面對老遠的目標或崎嶇的山徑,會質疑自己有沒有能力走到終點,就會想起資深山友的提點,不要將視線放得太遠而忘卻身邊的環境,要留心當下每一步,偶爾停下來欣賞眼前的風光,你會不自覺地走到目的地。不是可以引用此經驗於學習上? 目標有了後,就將注意力放在當前的學習上。求聖神引導我去理解每一科的內容,透過學習領略天主在生活中的啟示。認識天主,為的是更瞭解自己。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