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年度

# 12

20230107

 《孩子教育:兩個父親的反思》 宗四 湯嘉偉、甄沛豪



浪子回頭的比喻(路加福音 15:11-32),相信基督徒也耳熟能詳。筆者總覺得這個故事很深奧——當中小兒子是真心的改過,還是為了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回到父親身邊?父親的愛是深的,但有否偏心小兒子,因而令大兒子憤怒?僕人為什麼不少說幾句,只通知大兒子他的弟弟回來了,好使他先了解真相,而不是讓他的負面思維先入為主?在往後的日子,生氣的大哥會包容「死而復生」的弟弟嗎?為什麼一件原本是值得喜樂的事,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變成爭執呢?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究竟父親是怎樣教育兩個兒子的?小兒子當初怎麼會變得這麼壞? 


父母的「經驗」? 

若果大家當中有作為父親的、母親的,有多少位可以自信地稱自己是「經驗豐富」的父母呢?其實,當孩子成長,父母每天也需要面對一個「新」的孩子。昨天的教育方法,今天未必管用;此外,我們真的明白孩子明天及以後日子的需要嗎? 

近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的教育研究數量一直在增加,當中的教育研究結果當然有參考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適用於一個城市的教育方式,並不代表它在香港行得通;適用於某些孩子的教育方法,並不意味著它必定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責任  

天主讓我們「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創世紀 1:26),但我們的表現「有目共睹」——全球暖化、過度砍伐森林、空氣污染和海洋污染等!也許有人可能會說,如何管理地球並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改變的,怎麼能怪我呢?那麼,教育孩子呢?如何教育兒女應該是個人可以決定的事,毫無疑問這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是寶貴的、貴重的 

子女是天主給父母的賞賜和報酬(聖詠 127:3)。上主這樣說:「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依撒意亞43:4),孩子在上主及父母親眼中也是寶貴的、貴重的。父母應該如何考慮孩子的教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筆者謹借用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朗尼根(1)(Bernard J. F. Lonergan)的三個轉化層次框架,即智識、倫理和宗教,以作討論。 


智識教育 

香港父母親一般希望「贏在起跑線」,不斷安排孩子參加補習班或課外活動,為了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在這環境長大的孩子會急促成長,但缺乏休息,未能享受正常的童年發展(2)。結果怎麼樣?香港教育局在2020年底公布了2019年度「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的結果(3),揭示了香港小四與中二學生在數學及科學方面的表現,跟其他超過60個國家/地區的學生相比,皆有下滑跡象。這是我們想要給孩子的智識教育嗎? 

作為負責任的父母,與其依靠學校教育或補習班去為孩子增值,倒不如關心發展孩子的能力,為將來鋪路。隨著全球環境急速的改變,21世紀教育專家認為,孩子能力的培育,例如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的能力、逆向思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身心靈均衡發展的能力、元認知(metacognition)學習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等,比盲目追求知識及成績排名等更為重要。作為家長、學校領導、制定教育政策官員,又是否能明白及願意放棄只把學業成績作為讀書唯一的目的和成功的標準呢?我們的社會是否應該需要加強發展孩子的潛能,為將來作準備,而不是製造更多「高分低能」的下一代呢? 


倫理教育 

香港的倫理教育是否足夠有效?當學生和家長忙於開發智識能力時,他們有時間關注德育嗎?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大家或可從兩個事件中看到一點端倪。香港近年有一研究(4),隨機抽樣訪問有子女就讀於中學、小學、幼稚園的家長。結果發現90%以上孩子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長輩;另一方面,差不多10%家長當孩子做出無禮行為時,從不作出指正。另一個個案是香港有小學嘗試在 2022年9月新學期時推出「孝道」課程,讓學生試試為父母剪指甲、揼骨及奉茶,但這課程卻引來了負面評論,指下跪奉茶是「愚孝」(5)。究竟我們想要給孩子什麼的倫理教育? 

近年有不少非牟利組織、教育學家等都意識到以針對家長教育作為目標,透過家長的「再教育」以改善年青學員的學業成效和全人發展的重要性。所謂「虎父無犬子」,試問如果父母在倫理道德素養上沒有認識、未能以身作則,他們又怎能要求他們的孩子表現及發展優越的道德操守呢?父母如不懂得「修身」,也不要妄想「齊家」。作為父母的有否留意不時檢視自己的倫理操守和為更高的道德標準而堅持努力奮鬥呢? 


宗教教育 

筆者在上面章節提到了一些研究。若果大家覺得基於證據的研究結果比較可信,那麼「人的證據,我們既然接受,但天主的證據更大」(若望一書 5:9)。聖經中也有一些章節談到教育。其中箴言中記載:「對孩童不可忽略懲戒;用棍打他,他不致死去。你用棍杖打他,是救他的靈魂免下陰府」(23:13-14)及「杖責與懲戒,賜予人智慧;嬌縱的孩子,使母親受辱」(29:15)。但懲戒、棍打這些方法,在現今社會都是不能容許的,我們又可以怎樣做呢?我們還可以參考聖經的其他章節,而筆者認為在箴言 22:6 中記載了一個重要的指令:「你教導孩童應行的道路,待他老年時也不會離棄。」 

作為天主教徒的父母,没有比讓孩子認識天主更大的使命和責任。無奈現實環境物質的誘惑,讀書壓力的藉口,世俗的社會風氣,家長往往忽略為孩子爭取宗教培育的決心和機會。教會是培育孩子認識天主的恩寵。父母可透過帶領及陪伴孩子參與感恩聖祭、讓孩子參與慕道班去加深認識天主、一起禱告,這些都有助父母培育孩子的天主教信仰。 


小結 

感謝天主,讓兩個年齡相仿的父親有機會借《牧笛》一角,跟大家分享對孩子教育的反思!筆者無法為大家提供快速直接的孩子教育解決方案。但我們可以聆聽天主的話語,祂必會帶領我們!筆者謹以箴言 3:5-6 來結束今次的分享:「你應全心信賴上主,總不要依賴自己的聰明;應步步體會上主,他必修平你的行徑。」阿們! 



(1)Bernard Lonergan, Collected Works of Bernard Lonergan: Method in Theology (2nd ed.), ed. by Robert M. Doran and John D. Dadosky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7).

(2)林少峯、黎子良,《望子成龍的迷思》(香港:中華書局,2014),頁10。

(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跟進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結果」。(2020年12月8日)。2023年1月7日檢索於: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12/08/P2020120800478.htm

(4)香港家庭教育學院,「香港學童禮貌表現」意見調查。(2019)。2023年1月7日檢索於:https://www.ife.org.hk/media_detail.php?id=1113

(5)自由亞洲電台,『香港小學推「孝道」課程為父母下跪奉茶 網民批「愚孝」』。(2022年9月5日)。2023年1月7日檢索於: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school-09052022075119.html



閱讀昔日牧笛

© Copyright HSSCOL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