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讀書報告之《一朵小白花》──蘇雪林教授譯   】
   原載於《牧笛》2001年2月3日
科文       



啊!聖女小德蘭是幸福的,能夠如此和耶穌聖心契合,其幸福超乎想像。我們怎樣才能得愛情呢?是天主基督厚彼薄我嗎?絕對不是,是我們選擇了「非愛之路」。嬰仿耶穌小德蘭選的是愛情,在三歲時便立志獻身,追求成為聖人。我們呢?我們的信仰路是追求知識,在未讀神學,前在小時候,我們已用信仰知識作為武器,去悍衛我們的信仰──只不過是一套信念,卻和耶穌之愛無關。從一開始,我們便甚麼也充足,可以去為自己、為自己的身份、信念、知識去奮鬥,但卻欠缺最重要的──那愛情和新郎。我們的婚配是唱獨腳戲的婚配,只有自我宣傳。

聖女呢?聖女沒有自己的身份,不需要浩瀚煙海的知識去悍衛自己,她有的就是單純,她的家庭,擁有聖人德行的父母,一早灌輸給她的,就是好天主的愛情,她廿四年的生命中,就愛足天主廿四年,純度是百分百。她在家的生活,大部分時間與天主共在,甚至在思想中,也無時無刻不表達對天主之愛慕,而好天主是公平的,也用了同等的愛去看顧、扶持、教導聖女成長,就如一個盡責的父親或郎君一樣。不會多給,也不會欠缺,在神學知識上,聖女比很多非聖人之知識相差遠甚,但對基督之愛情,又有誰及得上嬰仿耶穌小德蘭呢?

我們現在的社會、家庭、知識傳遞,皆反情感而行。不錯,我們美其名曰要有全面的知識,重感性時也要重理性。但事實是我們已把鐘擺偏向另一面,不單未能夠有全人的發展──現代人往往不能自控情緒,不懂處理感情問題,婚姻破裂成為現代社會家庭解體的元兇──就是在信仰發展上,我們也不懂得去愛基督與被基督所愛。因此,我們欠缺了最重要的信仰經驗──去經驗基督,去被基督震撼。在這情況下,我們又怎願意做一個認真的基督徒,怎願意去順服去背十字架?聖女之社會、家庭背景,令其在幼小時,已嘗被基督愛情滋潤的滋味,在情深愛厚下,好天主才去改變聖女之缺失,用身邊之人,大自然,去教育聖女,使其臻至完善。

在聖女諸德行中,我以為她的表裡如一最是難能,蓋人若要行為有所表現,只需壓抑自己情緒,再另行發洩或在心中暗暗咒罵。故我總難戒絕在心中的粗言穢語和淫穢之念。然聖女卻能時常為一些少罪而痛悔告明,足見其心靈之真純潔。聖女此種真純潔無瑕之情,令其心皎如日月。而其自傳之作,是應其姊姊院長之邀,非為玄耀,只是直書其真實之生命,此亦是好天主之安排,為聖之懿行留下芳表,為後世之典範。

個人有一感嘆,聖女卒年,距今不過百年,為何百年光景,變化竟巨大若此?不單現今香港難有此聖人或社會風氣,即使法蘭西亦難有此情,為何如此?我們可從聖女克苦之功看出一點端倪,聖女之苦功,嘗有違反人之本性之嫌,但近百年來,心理學發展蓬勃,認為人皆要釋放自我,讓被受壓抑之本我得以發揮,克苦遂成為反潮流的行為,甚至可說是豪無價值的行為,所以當我看到聖女克己苦功,立刻的反應是這種做法,於身心是否健康?為何天主又悅納?但當深想一層,聖女比起沙漠某些隱修者仍未算極端,有些隱修者終年立在木樁之上,比起那種,確非極端。但何者為正?何者為負?細想我們現在之生活模式,是否又是另一種極端?以現在香港人的生活,常窮奢極侈,所得的薪金,所耗者多為享受娛樂,並非為基本之必需開支。我們捐獻於天主者少,更遑論為生活在貧窮線下之赤貧者提供支緩了。另外一種型態者則為負資產之中產人仕,但為何會形成負資產?我們在盲目追求財富資產之同時,根本沒有神貧之概念。無論是窮奢極侈或是負資產者,皆是中產人仕,而此等人仕最求安穩,反對克苦,在這情況下,聖女的克苦模範會否是一貼清涼濟呢?我們會否在現代心理學之理論下,太放縱我們的人性呢?

當然,我們不能孤立了聖女之克苦來看,她的信仰是一真正的整全信仰:愛、信、望、聖體、克苦、委身、追求成聖......在種種元素結合下,領聖體可說是在地上形式的最高結合。聖女領聖體之經驗,是做到與主合而為一,完全的契合,這是充滿愛情之結果而不是理性、信德上認知基督之臨在,而是在情感上的完全經驗,這才是真正領聖體應有的態度。

在看完整本書後,心中有一股火熱,渴望也效法聖女,追求成聖──不一定要被封為聖人,而是在與主之感情上、個人德行上、生命素質上,更貼近主。自知這願望十分困難,但難並不是我退卻的藉口,我們作為基督徒,就是要向難挑戰,要背上十架跟隨主。空口說,沒有行動,只會成為「大隻廣」,我今決定作如下嘗試:

1. 每天望彌撒或自己讀經靈修〔必有一樣〕
2. 不再在心中判斷或責備別人
3. 盡力控制在內心的粗言穢語和淫念
4. 自己一個人在外吃飯時不超過二十元

每項行為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且做足了行為也未必等如愛主,但千里之 行,始於足下,我希望這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踏進自己靈命的另一旅程!在此多謝神父的教誨。




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