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武俠與靈修   】
   原載於《牧笛》2001年2月3日
不名       



「臥虎藏龍」贏得了金馬獎,對我來說是有點兒意外,正如某日在餐室聽到一位三十來歲的青年人說:「我沒有看過從前的胡金銓,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確實很出色。」

四十出頭的人,很多都觀賞過六十年代著名的武俠片。甚麼「大醉俠」、「龍門客棧」 、「空山靈雨」,當年曾風摩一時,「臥虎藏龍」其實是許多部武俠橋段的大成,加上新穎的科技,使它變得靈氣十足。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在眾多新技巧,震撼力極高的近代電影中,古裝武俠片仍然受歡迎。可見文化與科技是需要好好的合作。末世山崩地烈災難片看得多,其實是需要文藝武俠提提神的。

「臥虎藏龍」給人最深刻印象的是它的結局,年青的好勝者窺見了自己闖禍帶來的罪疚,不能安樂偷生,就在高處躍下,追尋死後的安土。除去夢想式的打打殺殺,武俠片通常都隱約地說出一種「道」,有時是「正必勝,邪必敗」,有時是「武功盡處是棄戈」。總言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世間永無必勝的仗,除非你不去打。

人生有時也好像一齣武俠片,在安安定定的日子中,煩惱(或敵人)會自動找上門來,不能避免是一場劇鬥。最後人人都受傷。正義的復元得較快,理虧的要面對漫長的切齒。日常用語所說的「好番」其實有時是心理生理的共同語。佛家說「人最大敵人是自己」,儒家說「仁者無敵」,耶穌說「要愛你的敵人」。兵家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有都是呼籲人要以和為貴,把全世界的人(包括自己)都視作朋友,就可減少許多「殺敵沙場」的風險了。




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