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裝備   】
   原載於《牧笛》2001年2月17日
貓輩       



當我們提到基督徒的使命時,我們會想到主耶穌在受難前對門徒的命令;和在升天前囑咐門徒的話。(一)「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命。」(約翰福音十五章十二節)(二)「所以你們要去,使命萬民作我的們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

事實上,不論是「彼此相愛」或「使命萬民作我的們徒」都不是一件輕省的「任務」。若要肩負這「任務」,我們必先要謙卑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和軟弱,要從多方面裝備自己;以配合教會(堂區)的須要。在「基督的夥伴」一書中,作者白大誠和尹瑋玲均指出;教友和神職人員在福傳工作的夥伴關係,是建基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彼此包容、彼此相愛的關係中。在這雙向的關係中,神職人員要「學習」信任教友、「學習」與人合作;而教友也應以「信仰成熟」的心態來回應,即:願意承擔基督徒的使命、主耶穌的囑咐——「使命萬民作我的們徒」——的福傳工作。為此,我們要發掘及善用自己或別人的恩賜、不斷裝備自己;以配合時代和教會(堂區)的須要。並以信德、愛德、望德作為我們福傳使命的盾牌。

在這裡,我想提出一個教會常遇到的困難——信徒的裝備,來作我們信仰的反省。今日,教會在福傳工作上經常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就像主耶穌所說「要收的莊稼多,工作的人少。」(路加福音十章二節)在「買少見少」的情況下,我們常聽見人說「啊!有『心』事奉就得啦!」不錯,有「心」是重要,但對信仰和事奉的認知也十分重要;有「心」不代表有能力或適合作某些事奉。若真的有心事奉主,也必會願意「花」一點時間裝備自己以作配合。可惜的是「有心」的人不多;願意「裝備」自己的就更少。因此而出現了,參與會議的因不明所以而變成「舉手機器」、作宣教或教導的;變成「半桶水式」教導。教會亦因此而培養出盲從、不成熟、不懂作信仰反省的「好教友」。又或是相反,培養出「隔籬飯香」的「壞教友」。他們因對自己宗派的不了解(包括歷史、禮儀、傳統、行政、人事安排…等等),因而只懂「媚外」(其他宗派);卻

忘卻自己的「根」和「源」。最可惜的是,這兩者都不能成為成熟、對信仰有認知、對自己宗派有承擔的合作夥伴、福傳夥伴。

而信徒裝備不足的另一大危險,就是因為培育不足,令至一些曾受信仰裝備或培育的教友「持寵生驕」,莫視別人的存在;甚至自視高過神職人員。這種「持寵生驕」不只破壞教會合作氣氛、福傳工作,更破壞了信徒裝備的原意——神職人員與教友的彼此合作、互相效力。

我們要清楚知道,信徒的信仰的裝備,並不是用作挑戰教會、更不是用作挑戰神職人員的。良好的信仰裝備,是用作配合教會的須要,聽從上主的的安排,奉獻自己作出服務之用;但我們仍須「順服」。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仁愛會的創立人——德蘭修女——的典範。

作平信徒的,要很小心和留意自己的身份、崗位。同時,認真承擔基督徒的使命,並以愛德為重點。這麼,我們才能做到彼此相愛、互相效力,成為福傳工作的先鋒;像施洗約翰一樣為主作工。「……豫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路加福音三章四至六節)




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