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
|
【
召叫與服務
】 原載於《牧笛》2001年6月2日 |
梁慧鴻修女
|
搬家去了位於慈雲山聖文德堂隔鄰的會院已一個月了。聖文德堂與秀芳花園大廈之間是屬於基督教的馬理信學校。因為想避免在繁忙時間返回學院,所以若可能儘量在離開會院之前完成個人的祈禱。搬家後第二天,匆匆用過早餐後,到小聖堂作個人祈禱。剛坐下片刻,聽到從學校的擴音器傳來一把聲音說:「各位同學早晨,我是xxx老師,任教中三、中四、中七的英文科……的。我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你們分享我信主,皈依神的事跡,透過不同事件讓我深深體會到神愛我……經過了一個長時期的找尋,我決志歸主。歸主後,我感到一份催迫要去侍奉神,而後透過服務兄弟姊妹的事工侍奉神……」每隔兩、三天便會有另一位人仕分享信主皈依的心路歷程。雖然每次的分享有其獨特點,然而亦顯示出一個類似的模式,就是當事人因朋友的接觸、或服務、或被關懷而引起對神的追尋──被神觸動了──決志信主──投身事工。很明顯的指示出人接受神的恩寵後,被推動要以行動投身事工,為團體;為兄弟姊妹服務和向未信主的人宣揚福音。 記得去年一次人格成長的工作坊開始時,參加者自我介紹和分享參加工作坊的動機及期望。參加者中有四位來自不同教派的基督教會朋友,她們參加工作坊的動機都不約而同的是希望透過認識自己的性格,才能和傾向後,能幫助她們辨別應投身那一類職務事工。她們都願意善用神給予的天賦回應神的召叫。她們要尋找的,不就是我們常談及的「特恩」(Charisma)嗎? 「特恩」是天主給予個人或團體的特別禮物。這特別禮物不僅是為個人的,而是為服務,建立他人,建立團體。特恩,天主給個人的禮物是與服務和事工相連的。服務與事工必需是透過行動,週遭的兄弟姊妹,有時是在團體內實踐的。正如雅各伯書所說:「信德沒有行為是無用的」雅2:20。若是經驗了天主無條件的愛,必然會在行動上以愛還愛,事奉天主。這些早會上信仰歷程的分享為我亦是一個提嘶,要透過服務,為他人洗腳的服務回應天主愛的召叫。再者那幾位其他基督教的朋友對尋找適合事工的分享;更是提醒我要努力回應天主透過不同人、事件和服務的召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