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
|
【
信仰生活互動坊 】 原載於《牧笛》2001年9月29日 |
牧羊狗
|
學院中年級較高的同學,不少都會有這樣的心路轉變:入學之時,都是為自己對信仰認識不足而來求學,但在學院「混」了一段日子,漸漸覺得,應當學以致用。於是,到了四年級,不少同學都會開始想想:讀完書,做什麼好呢?如何可以再走一步,走近天主呢? 在過去的幾年,有師兄師姊搞書店,另又有嘗試編教科書,而這一屆的四年級中幾位師兄師姊,就搞了一個課程:信仰生活互動坊。我雖然不是四年級,但是也柴娃娃地幫手,一同搞了這麼的一個課程,也就一同渡過了三個月,而在這十二節課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得著與感想。 第一又是最大的感覺,莫過於:這真的是一個屬於教友的課程。我們辦這個課程之初,關俊棠神父有份仗義相助,而且課程的第一節課,參加者中也有不少明言是慕關神父之名而來。不過,關神父謙沖自虛,不願以領袖者自居,甚至在課程中,亦願意當一個普通學員,而不會以最後答案者的身分,為大家解答問題。同時,由於事忙的緣故,關神父亦漸漸淡出,故此我們終於都變成純教友的課程了。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變成一個沒有權威的課程,於是不同的意見能夠隨意表達。於是,看似很「聽話」的一位教友,當講者提出一個較為「激進」的觀點時,「聽話」教友可以立時反彈,語出驚人;反而一個很「新潮」的教友,其實是非常感性,對天主有無限的依靠,超乎理性。彼此的意見各不相同,自然有不少的衝突,不過衝擊雖多,各人的得益更大。 再者,在課程裡,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對教友的認識,其實很少。雖然時常都討論神學的問題,而談到不少問題,我們會說「教友」如何如何,但是在這裡課程裡,我就會反省到,自己以往口中的「教友」,是否真的是現實中的教友呢?因為在課程裡,教友的反應往往都是出乎意料之外,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教友並不關心;我覺得頗悶的討論,教友卻非常享受。由此可見,所謂「教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由一個一個獨立的個體組成,故此,他們都是各有不同,而不是簡簡單單用「教友」一詞可以概括。 課程又再開鑼,雖然我退下火線,但是仍然為這群搞課程的、參與課程的教友們,說一話:恭喜你們,可以在信仰上多走一步。 在校的各位,又準備如何多走一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