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
|
【 又是神學反省? 】 |
何奇耀
|
去年初在天主巧妙安排之下,閱讀了一本有關神學反省,名為「The Art of Theological
Reflection」的書籍(註),讓我了解多一點何謂神學反省及一些反省的實用方法。碰巧在畢業同學會的週年大會上要負責策劃研討會的工作,於是因利乘便,把剛學到的反省方法稍為變通,引用到研討會中。可能因為方法較為新鮮,反應也算不俗。為了使更多師兄弟姊妹把自己的神學反省心得公諸同道,因此不惜把自己些微的認識與各位分享,以收拋磚引玉之效。
神學反省,簡單來說就是把個人的生活經驗與信仰的傳統智慧整合,使我們對真理及生命有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會。而所謂信仰的傳統智慧其實就是我們用了多年時間學習得來的神學知識。我們從書本及課堂上學到的神學,包涵了天主藉著耶穌基督所帶來的圓滿啟示,但啟示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加上這些知識的表達受制於時代、文化、歷史背景、語言文字的不同,所以不容易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扯上關係。但我們深信天主的啟示遠比我們學到的神學知識深邃豐富,比我們所認識的道理更有生命力。問題是如何可以使用這些知識來增加我們對天主的理解,從而加深我們與天主的關係。
另一方面,我們亦深信在這末世的時刻,天主仍然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我們中間,祂會透過日常生活使我們認識祂、明白祂啟示給我們的真理。問題是現代人實在太忙碌了,有事忙,無事也忙。我們很多時連自己的感覺也沒空好好處理,只是草草地把它埋在心底深處便當了事,更遑論騰出一些時間對自己生活所經驗到的一切慢慢深究。加上受到俗世的風氣及價值觀所影響,使我們對日常生活為我們信仰所帶來的衝激變得麻木,對一切發生在我們或近人身上的事毫無感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短暫來看,人變得麻木可以減低生活所帶來不安及傷害。可是同時我們也錯過了天主在我們生活中所啟示的一切。這些感覺和挑戰,正是天主為了整合我們的信仰生活,而特別為我們度身訂造的,並透過我們的日常生活,以活生生的事件告訴我們的。
因此神學知識與生活經驗都是天主啟示的工具。透過基督的言行、教會的傳承和神學家的努力,神學以較有系統的方式把天主的啟示傳授給我們;同時,聖神亦透過我們個人及團體生活的經驗,生動地把天主的啟示顯現於我們面前,使我們更能明白體會。我們的生活經驗引證和深化了我們神學知識,但同時我們的神學知識光照了我們的信仰生活,使我們體會到天主為我們所行的一切大事。因此,神學與生活是互相補足的。空有神學知識而沒有生活,我們的信仰便會變得教條化及僵化,只有生活而沒有神學知識則不易看到天主對世界及我們個人的整體救恩計劃。神學反省正正就是神學知識與生活的整合。
通常神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關係並不明顯,要使兩者結合而達到神學反省的目的,便要以有系統的方法強行使兩者對話交流。首先在選擇相關的資料方面,假設反省是從一件生活的事件作為出發點,那麼我們便要客觀地把事件詳細重溫,並浸淫在當時的感覺上,從而找出一個最能表達那種感覺的圖像。透過圖像,聯想出一些相關的神學資料,如讀經、訓導、教會歷史或聖人傳記等,並從中選出一項作為反省的對象。透過圖像選擇相關的資料有其一定的優點,因為圖像較文字能表達出一些抽象和含蓄的意念,適合形容我們的感情,使我們有較大的反省空間。
接著便是以一組的問題來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是一些神學上的主題,如創造(事件存在的事實)、罪(事件不好的地方)、恩寵(事件好的地方)、救贖(如何得到逾越)等等。我們先以這組問題引申至那生活的事件上,並在選擇了的圖像的幫助下,反省這些問題的答案。完成後便重新開始,以同一組的問題引申至所選擇了的神學資料上,從這項資料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最後的一步,便是對比兩組分別從生活事件及神學知識所反省得來的答案。從兩者的相同與分別之中,看看有什麼新的啟發。 |
註: Patricia O’Connell Killen & John De Beer, The Art of Theological Reflection, Crossroad NY 1994 |
[ 完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