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講述一位外教阿蘭軍長納阿曼的事蹟。這事發生在公元前八百多年,厄里叟先知的時代;福音講述一個外邦人和九個猶太人的事蹟,這事發生在耶穌的時代。雖然兩個故事相距近千年,但納阿曼及十個求耶穌醫治的人,同樣都受癩病的煎熬,後蒙主憐憫,而奇蹟性地痊愈了。 
奇蹟本使人增強信德,更認識,更敬畏天主。有趣的是,治愈而知恩圖報的,都不是上主所揀選的猶太人。路加福音說:「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17:18)。求恩的人多,會謝恩的人少,的確是事實。但同樣屬實的是: 
如果我們不忠信, 
  他仍然是忠信的, 
  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	(弟後2:13)
 
能從生活經驗中,認出天主的人,都會認同保祿這說法;都會如被治愈的納阿曼及撒瑪黎雅人一樣,叩謝主前,感激流涕;都難掩雀躍,要與聖詠作者唱和:
 
  
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因為祂行了奇事…… 
  上主已經宣佈了自己的救恩, 
  將自己的正義已啟示給萬民。  (詠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