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很多微妙相對的現象,卻也成為反映永恆的一面鏡子。
聖經以筵席象徵盟約的締結、歡聚的慶典及彼此契合分享。主耶穌套用入席的外在方式──按尊卑入首末席的禮節,轉向天國的層面。蒙福被邀請是天主給與人的一份恩賜,唯有那些自視為低下卑微,自覺不堪不配的人,才會在永恆的國度裏列席。
保祿宗徒對上主救恩計劃的堅定信念,則指向萬民同赴天國,全人接受圓滿救贖的終局。選民過渡式的不忠,最終成為全世界的福祉。
人因著甘於小而列入大,天主也透過選民的叛逆,使救恩惠及普世人類。世事世情原來都賦有超越外在價值的深層意義──大小尊卑,上下先後,好壞苦樂,總要化為是上主的祝福。
我們透過人生每一個階段,不斷學習、成長而淨化;由爭先歸向自下,從個人抬舉漸漸地認知一己的貧乏渺小,由法利塞人那種窺伺破綻的挑剔,去「留心觀察」別人,轉而低頭反思自省,讓內在重整。在幾許折騰後,我們才懂得心悅誠服地宣認:天主並沒有擯棄任何人。
主,讓我們跟你一起,環抱生命的正與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