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和平》
|
第六章:如何作好的決定
(續前)
多樣之選
有時耶穌要在多樣中作決定,如祂要在一班適合的門徒中,揀選十二位。曠野的試探,讓我們看到祂自由地選定了公開生活的方式。山園祈禱,讓我們看到祂面對一個自由而極度痛苦的抉擇。當我們默觀十字架上的耶穌,我們可以問究竟祂的自由是否已全被奪去:但可見的是,縱是徹底地中了圈套,手腳被釘,不能動彈,祂仍選擇忍耐,用愛去接受一個祂不能改變的境況。
態度
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無法控制或不能逃避的境況時,我們仍可自由地選擇如何好好面對── 忍耐地用愛心去信靠。不能避免的痛苦,仍可接受拯救。兩個懸在加爾瓦略山上的凶犯當中,一個侮辱耶穌,叫祂救救自己和他們;第二個則應聲責斥他。
這第二名凶犯不但能承認自己的苦難是咎由自取的懲罰,也能轉向他相信是無罪的耶穌,向祂請求。
他的苦難,某程度上,雖罪有應得,卻含救贖意義:使他的心歸向耶穌。承受著與凶犯一樣的折磨,無罪的耶穌,其態度是耐心接受、寬恕和愛。祂只希望這種態度能取悅祂的天父,事實也的確如此。就這樣,一次而永遠地,徹底救贖了我們。
耶穌基督的復活告訴我們:天父向我們保證,聖子自由地決定忍受一切發生在祂身上的事,是至聖之選,以珝斃]鬼的惡性循環。耶穌的復活永遠證明:報仇的唯一正確選擇就是愛。慈愛忍耐會軟化人心。「我們喜歡別人怎樣待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待人」是人與人、人與天主修和,獨一無二的金科玉律。
為我?
也許我們可以接受耶穌為人類而死,為祂在世時深愛的人,如:瑪利亞、伯多祿或若望而死。但為我?聖保祿相信耶穌為他死了:「他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 2:20)。常言道,當我們相信這話的代名詞 ──「他」是耶穌,「我」是我──我們的生命已經起了轉化。
【第六章;三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