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一的作者活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那時人對死後的生命尚未有清晰的信念。但作者秉承猶太宗教的優良傳統,道德規範相當之高,遂以高尚的情操寫下籲人非守不可的卓越倫理守則。「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但他仍能視生命為天主的恩賜,短短的壽數仍是可喜的美好。風燭殘年,體力日衰,仍能熱愛生命,笑對死亡,確實互相矛盾。答唱詠的作者未能幫忙化解矛盾的謎團,惟在慨歎人生似朝露亦祈求天主廣施仁風,使受苦的時日有多少,也有多少年月的歡喜。
驟眼看來,今天的福音更將這矛盾加劇。耶穌囑吩門徒不要因為祂剛治好附魔的兒童而興奮,但要知道祂面臨的嚴峻考驗。門徒「不明瞭這話」,怕得不敢「問他這話的意思」。當他們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時,相信都會驚愕生命何價?到耶穌給厄瑪烏二徒詳加解釋之後,矛盾始露曙光:為義而受苦是喜樂的前導,並指示出生命的意義,使我們由今天已經可以進入未來。
主,請幫我有足夠的忍耐力來等待在隧道末端全然顯露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