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二零零六年 九月《和平》


祈禱與服務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願社會媒體工作者能秉持著良心和責任工作。

認真深入反省傳媒的道德幅度,應能得出實際的結論,致力消除傳媒對家庭幸福所造成的危害,並確保這些有力的傳播媒介,繼續成為真正能充實生活的資源。在這方面,傳媒工作者本身,以及公營機構和家長,都要負起特別的責任。

教宗保祿六世指出,專業傳媒工作者應「認識和尊重家庭的需要,為做到這點,他們有時須付出真正的勇氣,並常要有高度的責任感」(1969年世界傳播節文告)。抗拒商業壓力和世俗潮流,並不容易,但負責任的傳媒工作者就必須要做到。這個利害關係十分嚴重,因為任何對家庭基本價值的攻擊,就是對人類真正幸福的攻擊。

公營機構在謀求社會幸福的責任上,對維護婚姻和家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如今許多人卻接受並本著某些基礎薄弱的自由論調而行事,他們所主張的做法令家庭面臨嚴重危機,甚至大大削弱家庭觀念本身。公營機構雖毋須對傳媒進行審查,但重要的是要制訂管理政策和程式,以確保傳媒不會損害家庭的福利。來自家庭的代表,應有機會參與制訂此等政策。

傳媒和公眾政策制訂者,應設法在國內及國際層面上,合理地分配傳媒的資源,同時又要尊重各傳統文化的完整性,不能針對傳統文化中的健全家庭價值,也不能讓人感覺到傳媒是在朝著一個目標走:以消費社會的俗化價值取締傳統的價值,並視之為實現全球一體化的一個步驟。

父母身為子女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教育者,也應是最先教導子女有關傳播媒體的人。他們被召在家庭中培育子女「適度的、鑒定的、留心的和明智的利用媒體」(《家庭團體》宗座勸諭,76)。父母若能持之以恆並善盡己職,定能充實家庭生活。孩子即使年紀尚少,父母也可教導他們一些有關傳媒的重要事實,即傳媒製作者是為著要傳遞一些訊息而去製作的人,而這些資訊又往往蓄意導人去做某些事,例如購買某些產品、作某些具爭議性的行為等。兒童不應接受或模仿不加鑒定、有違道德真理、不適合他們的媒體推介。

在家中父母需監控媒體的使用,即有計劃和安排好如何使用媒體,嚴格限制兒童使用媒體的時間,讓娛樂成為一項全家的經驗,排除某類媒體,並定期完全暫停使用媒體,好能有機會進行其他家庭活動。父母尤要以身作則,明智地、有選擇性地去使用媒體。與其他家庭一起研究,討論使用媒體時所遇到的問題和機遇,有時是十分有效的。家庭應對製作人、廣告商和公營機構清楚表明他們的喜惡。

傳媒有很大的積極發展潛力去提升高尚的人性和家庭價值,從而促進社會改革更新。既有巨大的能力去左右思想及影響行為,傳媒理應承認自己有當盡的道德責任:盡力鼓勵、輔助和支持家庭,並要公正嚴明、正確無誤地運用智慧去處理有關性、婚姻及家庭生活的報導。

媒體每日都在無數的居所及家庭中成了受歡迎的訪客。我在這傳播節日,不但鼓勵傳媒工作者,也鼓勵家庭要承認這個獨特的殊恩,以及由此而來的責任。但願所有媒體從業員都能明白到他們是「一股強大精神力量的保管者和行使者,這力量是全人類的祖傳產業,是為充實整個人類社會的」(1987年在洛杉磯向傳媒工作者講話,8)。願看重生命和愛,致力培養年青人的正確道德價值觀,並致力落實共融、自由、和平的文化的家庭,都常能從媒體找到支持、鼓勵和啟發。

若望保祿二世
第三十八屆世界傳播節文告
二零零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個人和團體反省
  1. 我們可怎樣教育兒童警醒而負責任地利用互聯網?


  2. 甚麼電視圖象最令你震驚?


  3. 當別人取笑你的宗教信念,你有沒有反應?


  4. 甚麼節目能助長你的基督徒生活?





意向二

福傳意向: 願傳教區內所有的天主子民都能認知持久的陶成培育是他們的首要之務。

主教們孜孜不倦地致力在教會、在以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傳統中,修練成聖。這符合主教會議籲主教們不能怠慢而要作的持久自我培育。像我在以前的主教會議強調過的,及在後來的《平信徒》、《我要給你們牧者》及《獻身生活》勸諭中重申的:全體信眾都需要持久培育,身負促進教會上下共融的主教們更當如此。

持久培育在主教(司鐸、修道人)的聖召和使命中是固有的要求。透過不斷培育,他能在新的召叫中,明辨天主給他澄清其最初的聖召,並能在不同的處境中靈活地回應。基督第一次召叫伯多祿時說:「來,跟從我」(瑪4:19),在祂復活後升天之前,在伯多祿將要負起的使徒工作上,預言他要面臨的審判、災難痛苦時,加上一句「你只管跟隨我」(若21:22)。「由此可見,『跟隨我』伴隨著宗徒的一生和使命,『跟隨我』是召叫,要求忠信至死,表明基督是終向,捨生致命在所不惜」(若望保祿二世,《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70)。

很明顯,持久培育不能只在舉辦足夠的課程解讀教會及世界的實況,讓牧者能以開放與關懷的心去處理當今的事務。當然,這本身足以成為需持久培育的原因,但由於生命是個不斷成長的旅程,這亦涉及人類學,也牽涉神學,因為主教們領了聖事:所以務必要「為著教會及人類的益處,以警醒的愛去體會這領到心中的『奧秘』」(同上,72)。

重大的課題更須定期的更新培育,也需要用上更多時間去聆聽及跟有專長的其他主教、司鐸、修道男女、平信徒等交談,以交換牧民經驗、教理及靈修資訊,好真正充實自己。為此,主教會議的神長主張主教部或萬民福音部續辦為新晉主教而設的週年培育。同樣,有呼聲要求由宗主教及地區主教團在地區及國家,以至洲陸層面,為主教們辦些短期的,或為期數天的研讀、更新或神操營。

地區主教團成員是合適的人選去負責籌備及落實推行持久培育項目,並鼓勵主教們參與,以增進主教之間的共融並提升各地教區的牧民效益。

若望保祿二世
《羊群的牧者》宗座勸諭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

【 完 】



© Copyright Shalom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