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到的不但是耶穌口中的一個比喻,或創世紀中兄弟鬩牆的故事,而是可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建制,不論是家庭、國家、團體或機構中的一個現實反映──當原本來自既有制度或權威所賦予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既得利益的一方,或會作出激烈,甚至是失去理智及無知的反應,誓要將威脅消除。
若瑟不但是父親「老年所生的幼子」而在兄長眼中視為父親偏愛的對象,更擁有父親賜予的特殊禮物──彩色長衫(應作「有袖的長衣」),是當時社會中,顯示高級身分的服飾──再加上他複述極具象徵寓意的兩個夢,促使他的兄長們對他的憎恨升級,繼而萌生殺機。
比喻中的家主所派遣的兒子更不消說,他的出現為惡租戶構成巨大的威脅,致使他們要把他除之而後快。
樂於沉醉於慣有的生活模式及所享有的「權利」,面對因天主聖言到來而可能導致的「權利」喪失,可能會令人百般不甘而抗拒。四旬期要求我們反思的,正是這種心態。在造物主面前,世人算甚麼?無視受造物與創造主的主客尊卑關係,不能容納救恩。
主,請賜我們明慧,好能辨識自己沒有你便一無所有的身分,因而全心仰慕你的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