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 七月《和平》
|
作者:耶穌會士,顧力恆神父
(續前)
第二十二章:優先選擇窮人
(……)儘管如此,優先選擇窮人這個概念,可令人不安和困惑。有人可能很害怕,拒絕正視,也常會令人因為擁有的比別人多而感內疚,彷彿貧窮本身有價。提到往城市的內街,照顧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及癮君子,都容易令人生畏,就好像人人都要萬能那樣。
當這些恐懼及懷疑令我們裹足不前,必須視之為藉口。因日益加劇的貧富懸殊感到不安,是健康現象;關心窮人帶來希望。惟服務窮人是由於罪疚和被迫,對人對己都無好處。我們知道聖神的邀請,不靠罪疚感或威迫,而是吸引。施以援手,必須量力而為,切合自身;是將心底的真我延伸出去。所以,是因人而異,非常個人化;是禮物,是恩寵,是在給我們?示耶穌的使命意義及喜樂。
但這是一份帶著要求的禮物,是帶著嚴格要求的恩寵。前耶穌會會長高文伯神父留意到,「新誡命意謂將自己賜贈,若我們只付出擁有的東西,實與甚麼也沒付出沒有分別。我們必須以基督為榜樣,獻出自己、自己的性命」。
優先選擇窮人遂成了一種態度,是看事物及行動的取向。即是說,我在做及將要完成的事,都自然地站到窮人的一方。我的生活方式旨在消減貧富懸殊。在作出任何政治及商業決定之前,都問過:「窮人怎樣受我們的決定所影響?」然後,審視周圍,祈求恩寵,好洞悉怎樣做才是以窮人為優先。*註
誰是聖依納爵及早期耶穌會士心目中的窮人?
在依納爵時代,窮人是指普羅大眾、小人物、好景時有工做但卻朝不保夕、衣食無著的人及乞丐。
從宗教角度看,窮人是指沒有人保護或面對羞辱不能自保的人,亦包括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選擇接受凌辱的人。「貧窮的人是有福的」,確實跟社會準則相違背。
對依納爵及早期同伴而言,神貧意即不擁有世物,不佔有共物。貧窮遂成了福傳:兄弟團結,物品共用。為能繼續在社會拓展他們的事業,將福音傳入文化,他們接受社會經濟援助(DeMoustier, 5-9頁)。
早期耶穌會及窮人
照顧窮人是早期耶穌會的主要工作之一,與傳教、牧民及靈修指導同樣重要。他們特別致力使當權者歸化,令他們扛起社會責任,舒解百姓的靈肉需要。掌權者若對窮人袖手旁觀,經驗不到真正的歸化。
早期的耶穌會士選擇住在貧民窟附近,貼身服侍窮人。本於對窮人的關懷和照顧,使他們也關顧社會中的大人物。1539-40年冬,發生饑荒,他們將籌得的食物施予窮人,又將他們的大宅變成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他們原本只擬照顧窮人,對重要人物或機構所做的工作,似乎在削弱了他們給窮人的正常服務。他們以窮人為首要對象,然後才是富人,致力令後者皈依,藉以幫助社會的邊緣人重新投入社會。目的是要令大家共享有無,見證福音的共融。由窮人開始的服務,使他們也走向富人(DeMoustier, 11-17頁)。
今時今日的窮人
第三十二屆耶穌會大會(1974-75)建議,耶穌會士要與窮人及中產家庭保持團結,中產家庭在各國均佔大多數,通常是窮困及受壓迫的一群。本於信仰而將正義伸張,自然會跟貧苦大眾站在一起。第三十三屆大會(1983)更申明,優先選擇窮人要成為耶穌會整體使命的特徵。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12月21日在羅馬向主教團致辭時說:「服侍窮人一直是我牧民的主要動機。這決心一直沒變,亦成了我的一部分,亦深感正確,因為是福音的永恆訊息,是基督所作的選擇」。他於同年10月4日向秘魯主教們致辭時重申:「教會願意繼續優先選擇窮人,並鼓勵致力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繼續他們的無私奉獻。這是他們的使命不可缺少的部分」。數星期前,他又向巴拉圭的主教們道明立場:「雖然愛無分界限,男女平等,一視同仁,卻優待最貧窮的」(Calvez, 21-24頁)。
「優先選擇窮人」當中的窮人,意謂何人?
明顯地,這是敏感範疇。有說是缺乏團體支持的人,如吸毒、賣淫、離婚及無業者;有說基本上就是指經濟拮据的人。教會近期多次給予「貧窮」一個寬鬆的定義,貧窮幾乎等於被剝削,如缺乏物資,受不義壓迫,精神及肉體患病,如癌症、愛滋病,以至死亡(《基督徒的自由與解放》,天主教教義部訓令,參Origins, 15[1986], 713)。教會一直堅持要關注窮人,尤其關注經濟拮据及受不公平對待而有權索償的人。儘管貧窮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本意不容忽略。
別人對我們有甚麼期望?
明顯地,是一種愛與憐憫的態度;一種積極、收實效的愛。《基督徒的自由與解放》用了「紓緩,保護,解放」這三個動詞,向我們申述別人期望我們怎樣對待窮人。即不能不為無辜受虐者申?,設法保護他們。
這是個分擔貧窮的召叫嗎?是紓緩貧窮,設法將它消滅嗎?還是只要意識到窮人的處境便成?後者未免太膚淺,與「紓緩,保護,解放」的要求不符。耶穌不但對飢餓的群眾動了憐憫心,還給他們提供食物。上面引述的文件有一句重要的話:「貧窮是罪惡,須徹底消除」。
相對於「優先選擇窮人」,有人喜歡說「愛優待窮人」。上述文章用的就是這句話,但亦提及有效的補救行動,甚至結構性的改變。「愛優待」強調了施恩不望報的愛德行為。前耶穌會會長高文伯神父曾提醒大家,避免將優先選擇窮人「變成發展個人事業,為一己私益或榮譽,操縱他人」 ── 以窮人的不幸來滿足自己。「新誡命意謂將自己賜贈,若我們只付出自己擁有的東西,實與甚麼也沒付出沒有分別。我們必須以基督為榜樣,獻出自己、自己的性命」(《工人使命》,高文伯神父講詞,1985年8月,都靈)(Calvez, 24-28頁)。
選擇窮人:實踐信仰,伸張正義
「為正義而戰的人是有福的」。若無人關心最脆弱者,人類社會就不是人類社會了。貧窮的基督將祂的「天父」展現,告訴我們真正的富在於甚麼。貧窮本身素描天主的面貌。基督不僅親近將心靈淨化靜待祂的人,亦照顧窮人及縱然物質生活充裕而受社會剝削的人。基督本人跟窮人的關係,呼召我們仿效基督,跟窮人建立情如手足的關係。耶穌會士雅魯伯神父,在1976年費城舉行的世界聖體大會中說:「若世上任何一個地方有人捱餓,可以說,在全球各地舉行的感恩祭慶典,都有缺陷」(Calvez,28-32頁)。
結論:這些關乎優先選擇窮人的反省,大概不會即時令人心緒安寧。這些反省先是令人因袖手旁觀而覺不舒服。仰仗恩寵,我們可以一改常態,毅然在看不見盡頭的漫漫長路中,踏出第一步。當我們明白這呼召的最深層意思時,一切都會改變 ── 貧窮是基督的選擇,天主的選擇,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方式。問題是我們如何在窮人中更加認識基督,從而透過服侍窮人,服侍在窮人身上的基督(Calvez,33-35頁)。
----------------------------------------------------------
反省:
- 優先選擇窮人,如何在你身上及你與別人的關係中,呈現出來?
- 祈求能在貧窮中認出及服侍基督的恩寵。
象徵禮: 將不同的花放在桌上。默觀,直至你看到它們每一朵都美麗為止。
得到的恩寵: 祈求能活出優先選擇窮人的態度,令你得到甚麼恩寵?你害怕這恩寵嗎?你樂於接受這恩寵嗎?
----------------------------------------------------------
*前面註腳提到1989年3月號耶穌會靈修刊物載了耶穌會士在聖路易斯市舉行靈修研討會時,一篇叫《令人困擾的題目:優先選擇窮人》的文章。其實這期刊有兩篇文章,與我們現時討論的題目相關(這期刊尚有多篇短文)。其一是耶穌會士Adrien Demoustier寫的:《初期耶穌會士與窮人/The First Companions and the Poor(4-20頁);其二是耶穌會士Jean-Yves Calvez寫的《優先選擇窮人:為我們從何而來?/The Preferential Option for the Poor: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for Us?》(21-35頁)。以下是這兩篇文章的撮要。
(待續)
© Copyright Shalom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