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種起碼的倫理態度,是從消極的方面來避免罪過和傷害。
但在我們的信仰中,耶穌叫我們以更積極的態度去與人來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就該怎樣待人。人若對自己內在的渴望有較清楚的認識,就會明白耶穌這句話所蘊藏的智慧。
從根本上講,人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被接納、被鼓勵、被喜愛;當人的這些期望或其中的幾點得到滿足時,就會感到安全,開心,有自信。這種傾向是人的一種存在狀態,無可厚非。但要注意:當我們尋求滿足自己的渴望時,切不可忽視回應他人類似的需要;要防範有沒有下意識地限制或否定他人滿足自己這些存在性的渴望──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盲點。
今天的讀經中,耶穌特別提醒我們以同理心去生活,即從自己的需要中看到他人的需要,在生活中予人多一些寬恕支持,多一些欣賞鼓勵;少一些批評指責,少一些歧視打擊。這樣,大家各自的環境會有改善,彼此之間也會更加友愛和諧。
主基督,請賜予我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