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結構含義精深,常以「失明」稱失去視力的瞎子或盲人,但奇怪的是「失」去的「明」並非是「目」或視力相關的部首構成,而是創世紀中,受造以光照晝夜的兩大光體所合成 ─ 福音中的瞎子在自己的肉眼尚未親睹耶穌前,內心已傾向這世界的光、心靈與生命的真光,因而可不顧旁人的阻撓與斥責,從內心發出呼號:達味之子,可憐我吧!
相對舊約選經中離經叛道,自毀長城的以色列子民,為外邦君王大開方便之門,致令自己與外邦宗教同化,向偶像獻祭,更禍及堅持聖道的同胞!「明」與「失明」已不在乎肉眼是否看得見、看得清,而是反映了內在的「心眼」對事的看法與判斷,及相應的處事態度與抉擇。
瞎子的信德,不但使他重獲視力,更因明認世界之光而步入光明;那邊廂的舊約子民卻因背信而甘墮幽暗的偶像邪神境界。選擇光明與黑暗,效果一目了然。
主,我們有限的視力容易為誘惑所蒙蔽而導致無助與失去目標,請以祢的真光,光照我們,好使我們能夠看清生命的目標與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