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拉基亞先知說出兩種我們要面對的細微誘惑:自我辯護或某種形式的拒絕和失望。
我們有一種否定和自我辯護的傾向。當先知指責人們在言語上違抗天主時,他們立刻自圓其說,用挑釁性的問題反問天主:「我們在什麼話上頂撞了你?」言下之意:他們否認曾經在言語上違抗天主。但諷刺的是,他們所問的問題,正好反映他們目中無人,再一次以言語違抗天主。
第二種細微的誘惑,在舊約屢見不鮮。這實質上就是在面對世界的種種不義時而失去希望。飽受不公義對待的耶肋米亞,問天主說:「為什麼惡人的生活總是順利,一般詭詐極惡的人總享安寧?」(耶2:1)。的確,「驕傲人有福;作惡的人,居然順利」(拉3:15) ,叫人懷疑為甚麼要事奉天主。這是信德與疑惑的爭扎,是在失望和失敗中的堅持。
聖詠作者針對這些誘惑有深刻的靈修感悟:「將希望託庇於主的人常喜樂」。
主,求祢時常保守我,賞識我的行徑,教我常因祢而喜樂。